這病有「隱匿性」!疝氣藏致命風險 死亡率最高13.4%
  • A-
  • A
  • A+

記者張雅筑/彰化報導

疝氣是常見疾病之一,但若大意輕忽沒有積極治療,其實還是對生命安全有威脅的。(資料照/黃漢斌醫師授權提供)

▲疝氣是常見疾病之一,但若大意輕忽沒有積極治療,其實還是對生命安全有威脅的。(資料照/黃漢斌醫師授權提供)

「腹股溝疝氣」是成人常見疾病之一,普遍症狀包括腹股溝或陰囊處有無痛的凸起,通常是柔軟可用手推回的,但當患者在咳嗽、久站或提重物時就會更為明顯。但疝氣一定要手術治療嗎?外科醫師黃漢斌分享近日遇到的案例,該名年長男性患者因腹膜炎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進而發現「隱匿性疝氣」,部分民眾會覺得,無症狀應該可以不用開刀吧?醫師對此解釋道,若不處理很可能形成「嵌頓性腹股溝疝氣」,進而引發併發症,嚴重甚至死亡。

彰化秀傳一般外科醫師黃漢斌分享「隱匿性疝氣」實例,他表示,近日替一名患有腹膜炎的阿伯手術治療,詢問病史得知他有多重潛在疾病,多年前也因腹股溝疝氣在外院開過刀,「腹腔鏡手術治療,把腹膜炎的病因處理掉,同時也發現了病人另一側腹股溝還有一個疝氣。礙於病人腹膜炎感染的問題,疝氣無法進一步鋪人工網膜修補。」事後黃漢斌向家屬解釋病情,豈料家屬們都很疑惑,紛紛納悶道:「他以前就開過刀了,我們都不知道他還有疝氣的問題?」

對於家屬的困惑,黃漢斌解釋道,近來腹腔鏡手術患者增加,有經驗的外科醫生偶爾會在術前檢查或手術中發現同側或對側腹股溝區域,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疝氣,「腹腔鏡單側腹股溝疝氣接受手術之下,11%至51%的患者中會被發現對側『隱匿性疝氣』」。至於發現隱匿性疝氣的比例,因外科醫生尋找隱匿或潛在疝氣的方式不同,所以有滿大的差異性。

當疝氣不明顯時,影像檢查可以幫助確定隱匿性疝氣的存在,但到底要不要治療、手術是許多民眾疑惑的地方。(圖/黃漢斌醫師授權提供)

▲當疝氣不明顯時,影像檢查可以幫助確定隱匿性疝氣的存在,但到底要不要治療、手術是許多民眾疑惑的地方。(圖/黃漢斌醫師授權提供)

治療上,通常在確診單側疝氣時又發現另一側有隱匿性疝氣時,醫師會在腹腔鏡修復期間,立即修復隱匿性疝氣很容易在同一手術過程中完成,可以避免再次手術,並最大限度地促進恢復。但黃漢斌醫師直言,人們其實對隱匿性、無症狀腹股溝疝氣的臨床相關性還是很陌生、有諸多質疑,像是滿多患者會覺得,「有近7成都無症狀,而且不需要開刀,是否可以先緩緩手術治療,我們再看看...」

究竟什麼是疝氣,其實就是俗稱的「墜腸」、「脫腸」,較常發生在男性、年長者、慢性咳嗽和長期便秘者,以及有疝氣家族史或孕婦身上。黃漢斌表示,小腸、網膜和大腸是嵌頓性疝氣(incarcerated hernia)最常見的疝出器官,其中5%到13% 的患者須進行急診手術,10%到15% 的患者因坎頓性疝氣腸壞死需要進行腸切除。此外嵌頓性疝氣患者的併發症發生率為19%~30%,死亡率1.4%~13.4%。死亡病例中,又以高齡、多重潛在疾病(包括心血管、肺、腎、肝等慢性疾病)以及需要腸切除的病人為高風險群。所謂的「嵌頓性疝氣」,就是疝氣發生久未處理或器官組織掉落位置較特別,進而導致組織缺血或壞死,嚴重可能會引發敗血症、穿孔性腹膜炎、休克或死亡。

醫師直言,小腸、網膜和大腸是嵌頓性疝氣(incarcerated hernia)最常見的疝出器官,併發症發生率為19%至30%,死亡率1.4%~13.4%,若等病情惡化才決定開刀,勢必提高風險。(資料照/記者張雅筑攝)

▲醫師直言,小腸、網膜和大腸是嵌頓性疝氣(incarcerated hernia)最常見的疝出器官,併發症發生率為19%至30%,死亡率1.4%~13.4%,若等病情惡化才決定開刀,勢必提高風險。(資料照/記者張雅筑攝)

「倘若病情惡化再想要開刀,勢必會面對到駭人的風險數字。」黃漢斌表示,到底值不值得進一步修復在預定微創手術時發現的隱匿性疝氣,這是需要權衡潛在風險的,但讓患者和家屬充分了解臨床統計數據背後的意義,接著再擬定符合醫病期望的治療計畫,這是非常重要的,「畢竟疾病和手術都存在不一樣的風險,唯有更深入的溝通,才是解決病人問題的王道。」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