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齡15年」勞動英雄嘴破以為火氣太大 醫師揪出口腔癌
  • A-
  • A
  • A+

記者陳弋/綜合報導

紅唇族(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28倍

▲紅唇族(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28倍。

口腔癌高居國內男性十大癌症發生及死亡率第四名,且患者年齡有下降的趨勢,導致癌變的頭號元凶就是檳榔。一名嚼檳榔多年的工人嘴巴破,起初以為是火氣太大,自行買藥擦卻沒好轉,後來連張嘴都有困難,就醫檢查才發現惡性腫瘤找上門。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分享一起癌症病例,建築工人王先生15年來不時嚼食檳榔提神,某一天發現口腔頰黏膜有潰瘍,一開始他以為火氣太大,自行買口內膏來用,過了幾週病情加劇,甚至影響張口喝水和吃飯。王先生來到耳鼻喉科門診做檢查,確診口腔癌第一期,幸好經過手術治療,恢復情形良好。

嚼檳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28倍,若加上喝酒則變54倍,如果加上吸菸達89倍,如果同時吸菸、喝酒又嚼檳榔,就會提高至123倍。據稱王先生為了健康著想,已經戒掉嚼檳榔的壞習慣。

該院耳鼻喉科主任邱于容說明,口腔癌是在口腔組織內的惡性腫瘤總稱,發生部位包含唇、牙齒、牙齦、口腔底部、頰黏膜、前三分之二的舌頭、硬顎以及臼齒後方區域。根據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口腔癌已高居國內男性十大癌症發生及死亡率第四位,台灣又以舌癌及頰黏膜癌占多數,好發年齡為40至70歲,近年有年齡下降的趨勢。

台灣口腔癌患者通常都有嚼檳榔的習慣,邱于容表示,不論嚼檳榔時間長短,檳榔對口腔黏膜的破壞是永久的,檳榔果實裡的成份檳榔鹼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人類致癌物,其他添加物如荖花、紅灰、白灰,也被證實有促進癌變的風險。

邱于容醫師呼籲紅唇族定期檢查口腔黏膜。(示意圖/台中榮總嘉義分院提供)

▲邱于容醫師呼籲紅唇族定期檢查口腔黏膜。(示意圖/台中榮總嘉義分院提供)

邱于容說明,口腔癌是最容易自我發現的癌症,建議有嚼食檳榔的人若發現口腔黏膜顏色或形狀改變,嘴唇或口腔有超過2週無法癒合的潰瘍,或是口腔出現不明腫塊或出血、吞嚥咀嚼困難、喉嚨異物感,應儘快就醫檢查。

研究顯示,經由篩檢發現口腔病變並及早治療,可有效降低4成口腔癌死亡率。國民健康署針對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者,以及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有嚼檳榔(含已戒)的原住民,補助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持健保卡至特約醫療院所即可檢查。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