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14年奪冠「6地雷」你中幾項?營養師飲食介入指導癌友竟有4大改善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表示,膳食纖維不足、紅肉等飲食及肥胖,也會提高大腸癌風險。(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表示,膳食纖維不足、紅肉等飲食及肥胖,也會提高大腸癌風險。(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依衛福部統計,2021年癌症發生人數,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4年第一。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營養師黃翠華指出,大腸/直腸癌是癌症中與飲食最緊密關聯的癌症,除了糖分攝取過度、運動缺乏等普遍提高癌症發生機率的因素外,膳食纖維不足、飲水量過少、紅肉、加工肉品、醃漬品與高油等飲食,以及肥胖,也會大大提高大腸/直腸癌的發生風險。

癌症關懷基金會自2011年開始,積極研發幫助抗癌防癌的飲食指導模式,舉辦3個月「癌友飲食指導專班」,至今已有北中南共37梯次,透過像是各類食物份量達成率、營養素攝取、體位與血液檢查改善與生活品質等介入下,陸續改善癌友體質與體態。經使用歷年參與專班的701位學員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男性佔15%、女性佔85%;年齡分佈近70%在40~59歲之間;癌別以乳癌48%最多,顯見女性較積極提早採取抗癌行動。

癌症關懷基金會研發幫助抗癌的飲食指導模式,舉辦3個月「癌友飲食指導專班」,成果豐碩。(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癌症關懷基金會研發幫助抗癌的飲食指導模式,舉辦3個月「癌友飲食指導專班」,成果豐碩。(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黃翠華說,分析也發現癌友們經營養師指導與飲食攝取改變後,看到許多正向成果與回饋,並有以下4大項改善:

一、體重達理想:體重變化是許多癌友擔心的問題,介入前36%癌友體位未盡理想,其中過重佔27%,太瘦9%;而專班介入後,能顯著幫助過瘦癌友增重,其中最多三個月胖4公斤、過重/肥胖者最多三個月瘦6公斤。

二、指數進步多:學員在治療過程中大多聚焦在腫瘤的變化,三高等生化檢查常未留意,統計發現介入前超過10%有肝功能指數異常、高膽固醇血症者近30%、高三酸甘油酯近15%、飯前血糖異常近25%、尿酸高近10%。經三個月的專班指導介入,以上項目都有顯著改善。女性癌友貧血比率約10%,以及治療常造成白血球與紅血球低下,介入後也有明顯改善。

三、營養攝取佳:相較於介入前,癌友各類食物攝取達成率有顯著改善,換算成熱量、蛋白質、脂肪與醣類,則平均達成率近95%。在食物攝取的種類部分,介入前每日平均19種,介入後顯著提升到27種,增加最多的是多色蔬菜、堅果與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食物。同時透過營養師不斷的鼓勵,癌友逐漸養成增加飲水與運動的習慣。

四、生活品質讚:根據前後問卷分析結果,全方位飲食指導介入模式能效顯著提升癌友的自我效能,也增進自我飲食管理能力,癌友整體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顯著提升、情緒狀態(憂鬱、易怒、情緒低落)與疲倦感及睡眠困難也顯著改善。

國健署也表示,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建議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50-74歲民眾每2年至少應有1次糞便潛血檢驗(FIT),以早期發現大腸癌病變,以早期診治。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