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突昏倒路邊橫紋肌溶解!兇手竟是「鼻過敏神藥」?
  • A-
  • A
  • A+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進入夏至,民眾得多留意中暑風險(圖/記者邱榮吉攝影)

▲進入夏至,民眾得多留意中暑風險(圖/記者邱榮吉攝影)

鼻子過敏同時服用抗組織胺的民眾得注意中暑危機!一名30多歲民眾,在六月上旬有事外出後,卻被路人發現倒臥路邊,通報緊急送醫時,體溫竟高達41℃,並出現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差點小命不保!收治她的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此名個案長期服用抗組織胺,抗組織胺本身會抑制排汗,在天氣炎熱時,若水喝不夠,很可能因為日曬導致中暑。

今(21)日是夏至,各地高溫32℃~35℃;而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1日到6月20日總計142人次出現熱傷害:最近兩天也有25人次發生中暑、熱衰竭等情況。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向《三立新聞網》表示,在今年6月的第一週,就曾遇到2例中暑路倒送醫的中暑個案,分別為30多歲與50多歲,考量隱私故不透露性別與職業。

30多歲的民眾,是6月上旬某日有事外出,但可能因為在大太陽底下待的時間比較久,竟被民眾發現倒臥在路邊,趕緊將他送往三總急診。朱柏齡說,此名個案到院時體溫41℃,已中暑更出現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的情況,所幸醫療團隊緊急替他噴水、架好4支風扇對著他吹,給予冰袋冰敷,才成功讓他在半小時內體溫降至38.5℃,恢復意識,住院2日後脫險出院。

朱柏齡表示,這名患者表示因感冒流鼻水,有服用抗組織胺,而抗組織胺會抑制排汗,加上個案當天水喝的比較少,又在大太陽下待比較久才會中暑。北醫附醫急診科醫師高偉峰則進一步說明,1克的水從沸點從液態氣化,需要約539卡,也就是流出一公克的汗水,就可帶出539卡的熱量,這也是為什麼出汗可預防中暑,沒流汗反而導致中暑的原因。

朱柏齡表示,目前認為容易增加中暑風險的藥物包括,因抑制胆鹼激素作用(Cholinergic effect)而減少排汗能的藥物:如腹瀉、腹痛服用的藥物;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 VenaCTM,Bonamin;乙型神經阻斷劑(Propanolol、enormine):例如感冒、鼻塞服用的藥物;因刺激新陳代謝而增加身體熱量產生的藥物:如甲狀腺補充劑、安非他命、三環抗憂鬱劑、吸入性麻醉劑;以及容易造成身體缺水的藥物:利尿劑。

朱柏齡表示,另一名中暑個案為50多歲的戶外工作者,當天氣溫32℃,濕度約60%,體感溫度卻高達38℃。該名個案上午7時上工,但下午就感覺特別累,之後在工作完準備回家的途中路倒。下午4時被送到三總急診時,體溫已高達42.7℃,所幸醫療團隊幫他緊急降溫,在半小時內讓體溫降至38℃,才終於恢復意識。該名個案也出現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住院4天後也已出院。

最近天氣炎熱,朱柏齡建議預防中暑需掌握水分、休息、遮蔭等三重點,建議戶外工作者每15分鐘要喝200 c.c. ~250 c.c.水分,切勿等到口渴才喝水;也建議雇主給予遮蔭的休息場所或有冷氣的員工休息室。過去發現,在炙熱環境工作數日時,身體散熱能力將逐日遞減,應給予勞工更長的休息時間。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