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孕婦未打疫苗 逾3%新生兒恐染疫「3機轉」是主因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醫師表示,新生兒染疫,與接觸到已感染母親的血液分泌物等因素有關。(圖/翻攝自疾管署研討會直播)

▲醫師表示,新生兒染疫,與接觸到已感染母親的血液分泌物等因素有關。(圖/翻攝自疾管署研討會直播)

我國新冠(COVID-19)本土疫情未歇,謹慎防疫預防確診染疫成為許多人的生活日常,近來陸續傳出確診感染新冠的孩童與嬰幼兒,在康復後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的案例,尤其現在5歲以下幼童還不能打新冠疫苗,更令不少家長憂心家中新生兒與小朋友的健康。

對此,兒科醫師表示,孕婦若未打疫苗者,其新生兒中3.1%恐染新冠,且2成為無症狀者,感染途徑包含生產過程中接觸到已感染母親的血液分泌物或糞便等因素;不過,孕婦若有接種疫苗,抗體保護力可持續到寶寶出生後6個月。有懷孕計畫的女性應及早接種外,新生兒出生後應二採,並依各醫院感控原則執行。

為防止兒童染疫後變重症,衛福部疾管署今(18)日上午舉行「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研討會」,包含前衛福部長林奏延、台大副校長張上淳、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理事邱南昌、秘書長彭純芝等人受邀致詞,研討內容包含新生兒新冠疫情下的應變與處置建議、兒童新冠病毒感染的長期影響等議題。

在新生兒新冠應變與處置建議上,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表示,若染疫後出現中重症的孕婦,有較高風險發生胎兒過小、剖腹產、子癲前症等懷孕併發症,其中早產比例相對較多,以國外統計來看,新冠期間為12.9%,比2019年疫情前的10.2%高。

新生兒為何會染疫,恐與孕婦本身未打疫苗有關。江明洲以研究指出,子宮內傳播(胎盤、羊水),生產過程中接觸到已感染母親的血液分泌物或糞便,以及產後接觸已感染母親家庭成員或醫護,此3種機轉可能致母體傳播新冠給新出生的嬰幼兒,但透過子宮內感染比較低。他以一篇2022年所發布對於美國德州、達拉斯新冠研究為例,提到在Omicron流行期間,孕婦感染率是Delta流行期的3倍、Delta前的10倍,不過危險重症的孕婦數,則是Delta流行期的十分之一;孕婦若未打疫苗者,其新生兒中3.1%恐染新冠,且2成為無症狀者

加拿大於2020年3月至10月針對孕婦染疫的全國性研究顯示,剖腹產及早產比例增加,早產主要是出現在32到36周間;瑞典於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的全國性研究則顯示,懷孕者有染疫跟沒染疫者,其病房住房率、呼吸窘迫、黃疸等比例增加,且新生兒出生一週內檢查出新冠陽性佔0.7%。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