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保健支出低於OECD國家!14民團籲政府將「醫療支出」視為投資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癌症、腦血管及糖尿病等對比(OECD)國家,台灣的標準化死亡率較高。(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癌症、腦血管及糖尿病等對比(OECD)國家,台灣的標準化死亡率較高。(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台灣醫療服務與健保制度完善有目共睹,但根據「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台灣在多項健康指標評比上雖表現不凡,但仍有進步空間,更有學者指出台灣民眾普遍還沒意識到健保對重大疾病保護力下滑。「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剖析全球數據發現,台灣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CHE)(主要包含醫療服務、藥品消費支出等)GDP佔比僅6.1%,顯低於OECD平均9.6%,藥品支出GDP佔比更只有1.2%。對此,醫界、學界、美國商會、歐洲商會、日本工商會與病友共14個團體今(2)日共同倡議,籲跨黨跨部會打破成本迷思,從根本思維著手,將醫療保健支出視為對健康的投資,才能建立堅韌與永續的醫療環境。

醫界、學界、商會與病友等14個團體今日倡議籲跨黨跨部會打破成本迷思,將醫療保健支出視為對健康的投資。(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醫界、學界、商會與病友等14個團體今日倡議籲跨黨跨部會打破成本迷思,將醫療保健支出視為對健康的投資。(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今日舉辦「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記者會」,並委託財務顧問公司進行「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結果顯示台灣在多項健康指標評比上雖表現不凡,但仍有進步空間:以台灣死亡率前十大的癌症、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為例,對比加拿大、英國、德國以及國情與台灣相似的日本及韓國等五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台灣的標準化死亡率都高於其他國家。此外,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全面健康覆蓋指標(UHC),綜合評量各國基本衛生服務涵蓋程度以及醫療財務負擔狀況,台灣與上述國家都存在差距,顯示台灣無論在重大疾病保護力以及醫療可近性上,尚有潛力等待發揮。

該報告剖析全球數據發現,醫療保健支出與國民健康水準有相關性,整體而言平均餘命表現較好、癌症相關失能調整人年(DALY) 1有較佳表現的國家,公部門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水準亦較高。然而台灣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CHE)(主要包含醫療服務、藥品消費支出等)GDP佔比僅6.1%,顯低於OECD平均9.6%,藥品支出GDP佔比更只有1.2%。受限預算也嚴重影響醫療資源;以新藥健保給付為例,日本高達95%新藥已納入健保給付,且給付等待時間大多60日以內,最慢不超過90日,反觀台灣,新藥給付生效平均需等待超過700日,給付生效率也持續下滑,2021年統計的6年累積新藥給付生效率僅55%。

近來健保署已努力加速新藥給付,但受限於預算,仍需要各界支持。 2050年起台灣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人將超過7百萬人,預估屆時老年人口每年醫療費用將超過6200億元,面對可預見的醫療體系挑戰,增加健康投資迫在眉睫,以期許朝打造堅韌與永續醫療環境的共同目標積極邁進。

「唯有將健康視為投資,才能解套日益沉重的醫療負擔」,IRPMA理事長勝間 英仁表示,對健康醫療的投資,不但能增進大眾的健康與公共衛生,更能帶來經濟、稅收、生產力的成長,以及強化醫療體系的國際接軌以及生醫產業的創新,並強化國家競爭力。

針對健康投資的政策施行,「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整合各界意見後提出以下建議:

1、拓展健保多元財源並改善資源運用效率,全民需有健康投資共識。

2、參照國際提高醫療支出水準,可將日本醫療保健支出GDP佔比11%作為長期目標,並循序漸進以OECD平均水準8-9%為短期目標。

3、改善新藥可近性以提升國民健康,並增強我國醫療體系的國際接軌及生醫產業國際競爭力。

4、成立行政院跨部會小組,並將增加健康投資與改善健康指標列為施政目標,推動全政府協作,並持續匯集民間團體意見做為決策考量。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