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再起!KP.2暴增佔比破2成「夏季恐迎高峰」防疫走向一次看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國內新冠疫情進入第六波Omicron且進入流行期,預估8、9月後才有下降趨勢。(示意圖/資料照片)

▲國內新冠疫情進入第六波Omicron且進入流行期,預估8、9月後才有下降趨勢。(示意圖/資料照片)

衛福部疾管署本週示警,國內新冠疫情進入第六波Omicron且進入流行期,預估8、9月後才有下降趨勢。有耳鼻喉科醫師也分析,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增加,可能與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有關,KP.2的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都較JN.1強。

更多新聞:新冠大流行KP.2暴增!專家示警「2關鍵」加速傳播 免疫負債明年初還完

嚴防病毒找上門,《三立新聞網》整理以下疫情與防疫走向QA,供民眾參考。

Q1:新冠肺炎(COVID-19)本土疫情捲土重來了嗎?

A1: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曾淑慧日前表示,6月4至10日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上升25%,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

曾淑慧說明,繼今年春節之後,國內進入第6波Omicron疫情,觀察國際近期疫情也有上下波動狀況,預估可能持續上升到8、9月之後才有下降趨勢。

Q2:KP.2、KP.3變異株在國內占比增加,疫情會不會變嚴重?

A2: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雖以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出現喉嚨劇痛、吞嚥困難、胸悶、呼吸急促、咳嗽、嗅覺喪失等。

他分析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增加,可能與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有關,KP.2的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都較JN.1強;根據統計數據顯示,KP.2的傳播力約為JN.1的1.2倍。而在美國,KP.2的感染比例從3月的1.4%快速上升至5月的28%。疫情是否會在夏季引發新一波高峰,他認為需格外注意。

疾管署也表示,研究顯示KP.2傳播力約JN.1的1.2倍,具成為主流變異株潛力,但致病力相對較低;由於疫情傳播風險仍存在,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

感染KP.2變異株後會出現的症狀與其他病毒株相似,包含喉嚨痛、流鼻涕、咳嗽、發燒、鼻塞與身體痠痛,而過去熟知的味覺與嗅覺喪失的情況有減少趨勢。

感染KP.2後症狀與其他病毒株相似,包含喉嚨痛、流鼻涕、咳嗽、發燒、鼻塞與身體痠痛等。(示意圖/資料照片)

▲感染KP.2後症狀與其他病毒株相似,包含喉嚨痛、流鼻涕、咳嗽、發燒、鼻塞與身體痠痛等。(示意圖/資料照片)

Q3:接種疫苗對抵抗新一波疫情或新變異株有用嗎?

A3:曾淑慧表示,國內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實際規模有待觀察,現在以JN.1為主流株,具較佳傳播力,惟尚無易致重症跡象,近期研究認為接種疫苗對預防重症還是有效。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4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外,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