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高蛋白養肌肉?台大醫:1類人別碰「我自己不敢!」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姜至剛表示,身為腎臟科醫師,他沒有勇氣喝高蛋白,因高蛋白會對身體產生壓力。(圖/翻攝自台大醫院官網)

▲醫師姜至剛表示,身為腎臟科醫師,他沒有勇氣喝高蛋白,因高蛋白會對身體產生壓力。(圖/翻攝自台大醫院官網)

為了健康,許多人會到健身房運動,並補充高蛋白飲品。同為健身愛好者的台大醫院醫師姜至剛表示,身為腎臟科醫師,「我沒有勇氣喝(高蛋白),因為高蛋白仍會對身體產生壓力。」他表示,腎臟健康者無嚴格的蛋白限制,但有腎臟疾病者只能吃中低蛋白,以免加重腎臟負擔、危害健康。

台大毒物學研究所教授、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姜至剛,在《早安健康》頻道表示,運動不是為了能快速減重,而是為了改變身體的組成,增加肌肉、減少脂肪,進而提高基礎代謝率,如此一來,攝取相同的熱量,體重也會下降。

他表示,運動分有氧與無氧,前者提高人的耐力與最高心率的占比;後者則是增加肌肉量,包括阻力訓練。他一週約運動兩次,每次2小時,包含有氧運動30分鐘、無氧運動90分鐘。在無氧部分,他會進行局部肌肉訓練,包括上半身、背部、大腿等,「盡量訓練到每個肌肉。」

姜至剛表示,運動後肌肉痠痛,是因運動過程的肌肉在拉扯中的小拉傷,肌肉受傷後需要修復,有些年輕人會於運動後喝高蛋白,「但我身為腎臟科醫師,實在沒勇氣食用高蛋白補充物。」腎臟科強調一般蛋白即可,腎病患者更只能食用中低蛋白,「不過,腎臟健康者的蛋白攝取沒有嚴格的限制。」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