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糖尿病!「這病」會害胰臟癌:死亡率極高 BMI > 30慘了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張家銘表示,脂肪胰是疾病的開端,當油住進胰臟,就會增加胰臟癌風險(示意圖/台中慈院提供)

▲醫師張家銘表示,脂肪胰是疾病的開端,當油住進胰臟,就會增加胰臟癌風險(示意圖/台中慈院提供)

脂肪肝已為人熟知,但醫師張家銘表示,脂肪胰也是疾病的開端,當油住進胰臟,就會增加胰臟癌風險。他表示,脂肪肝和脂肪胰的共同點,是均屬內臟脂肪,內臟脂肪容易引發慢性發炎;而胰臟裡的脂肪,不只是被動儲存,它可能成為胰臟癌滋長的溫床。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很多人覺得,脂肪只是在皮下或肚子裡囤積,但事實上,它也會進到胰臟,並且以2種型態存在:葉內脂肪和葉間脂肪。

研究發現,肥胖者常有更多葉內脂肪,會讓胰臟的腺泡細胞承受壓力,啟動發炎反應與氧化壓力,進而出現「腺泡結節」,此時仍可逆轉,若持續惡化,就會演變成「腺泡導管化生」,最後進入「胰臟上皮內瘤變」這個癌前病灶的階段。

張家銘表示,肥胖者的脂肪胰與癌前病變數量呈正相關。當BMI超過30時,葉內與葉間脂肪顯著增加,胰臟細胞的變化也更明顯。此外,脂肪進入胰臟後,不只是單純的油沉積,而是會改變細胞的基因表達,讓它們進入發炎與失衡狀態。長期就像在胰臟內點燃一顆火種,終有一天可能引爆。

如何預防脂肪胰,他有如下建議:

1. 控制體重

2. 飲食多選擇高纖蔬菜、全穀類、少碰精製糖及油炸食物,以減少內臟脂肪的堆積,避免內臟脂肪進入胰臟。

3. 規律運動,例如每天快走30分鐘、每週幾次肌力訓練,都能有效減少內臟脂肪。

4. 定期檢查很重要,尤其是影像檢查已出現脂肪胰的人。除了超音波外,必要時應該配合斷層掃描、血糖與血脂檢測,才能掌握胰臟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