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陳慈鈴報導

長榮航空一名孫姓空服員於飛往米蘭途中身體不適,抱病上班返台後病情急轉直下,最終於10日逝世,享年34歲;傳出疑似罹患「史迪爾氏症候群」(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猝逝,相關話題持續受到關注及討論。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孔祥琪)綜合現有的資料判斷,「長榮空服員不一定是史迪爾氏症。」
林氏璧於臉書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發文,以醫學角度談論空服員傳出罹患史迪爾氏症事件。對於在新聞上看到這個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的名字,他感到很意外,並根據目前看得到的資料得出結論,「我判斷長榮空服員不一定是史迪爾氏症。這個病只是醫生一開始懷疑的眾多可能鑑別診斷之一,後來也沒有獲得證實。」
林氏璧表示,根據流出的對話,9月25日,空服員回覆「機場只幫我打了一針止痛退燒(原來我有發燒,我自己不知道),然後幫我轉診到長庚風濕科。醫師覺得是一個叫史迪爾氏症的類風濕免疫疾病,正式抽血X光要下禮拜才知道。」10月1日長庚住院中:空服員回覆「還要繼續做檢查,還查不出來原因。免疫方面的疾病,也可能是感染。」10月10日,姐姐說:「她已經昏迷好多天,很多器官嚴重受損,尤其是是神經系統」。座艙長回:「學妹說之前吃了一個月抗生素。」
林氏璧說,有發現嗎?醫師很早就懷疑史迪爾氏症這個病,但後來經過檢查並沒有獲得證實。
林氏璧表示,這其實也不奇怪,因為史迪爾氏症極為罕見(盛行率約百萬分之二),無特定之實驗室診斷方法,診斷需依賴臨床、實驗室檢查、病程與治療反應綜合判斷,須符合一定的診斷條件,也要排除表現相近之其他疾病,包括感染,腫瘤,其他自體免疫疾病。要確診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林氏璧接著說,最後很不幸的走到多重器官衰竭,但這是很多疾病到最後的共同表現,這有太多可能了。史迪爾氏症如果控制不好轉成巨噬細胞活化症候群,就是所謂的免疫風暴的時候當然有可能這樣表現沒錯,但那只是可能之一。
針對有報導稱「史迪爾氏症死亡率達3成」,林氏璧表示「這個是錯誤的。」他還原受訪的風濕免疫科醫師原意,「如控制不慎出現併發症,死亡率可達一至三成」。不是這個病整體的死亡率3成!一般這個病就是會燒個不停對抗生素沒什麼反應,很多病患可能會燒幾個月反反覆覆都沒辦法有個診斷,完全找不到原因,但用了包括類固醇等等免疫抑制藥物後就逐漸改善。如果控制好的病患,整體預後還算是可以的。
林氏璧表示,感染科臨床上有一個疑難雜症叫做「不明原因發燒」(或作不明熱,Fever of unknown origin,縮寫為FUO),常常這樣難以診斷的病患都會被我們看到。這個診斷真的有時不是這麼容易,即使做盡了各種檢查,都不一定有答案。面臨這種狀況的時候,其實對病人,家屬還有醫師都是非常艱難的考驗。
林氏璧指出,其實每個人的病情是病人隱私,不管醫院後來有沒有確定查清楚,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答案。他只是從現有的報導抽絲剝繭一下,希望大家不要對這個這幾天新聞忽然狂報的疾病有所誤解。
根據勞檢處調查,孫員執行9月22日由台灣飛往米蘭之飛行任務,實際工時11小時48分,中間休息4小時10分,9月24日由米蘭飛台灣,實際工時11小時05分,中間休息3小時35分;且孫員近半年之出勤工時紀錄,114年4月至9月每月飛行總工時約66小時至85小時不等,平均每月約75小時;另依過勞的查處規定,查閱近半年請假記錄,公司均有依規定給予。
勞檢處引用長榮航空初步內部調查,內容指出「事務長在空服員反應後立即妥適安排孫員休息」,並沒有網路爆料所述情事。勞檢處接下來將持續調查,包括訪談同機組員,釐清是否有請假遭拒情事。後續本案是否涉及過勞或職業疾病認定,依勞動部辦理《職業疾病鑑定作業程序處理要點》規定,勞檢處將進行後續職業疾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