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健保「補充保費」改革,將利息、股利、租金等補充保費從現行的每月結算改採年度計算,引發股民、勞工等族群甚至包租公議論。衛福部長石崇良今(6)日強調,改革是為了健保的付費公平性,方向在於落實量能負擔、公平付費,「謝謝高股息、 高股利者貢獻」;他也強調政策還在研議、溝通階段,也鬆口針對開徵金額門檻會再討論有什麼方法,讓小資族保有小確幸。
《三立新聞網》整理出健保補充保費改革六大QA重點,一次帶你看懂哪些族群受影響、怎麼算、為什麼要改,以及政府目前對外界疑問的回應。
背景
現行二代健保,除了收取一般保費之外,還針對六項特定所得(或收入)金額達新台幣2萬元以上,而未超過1000萬元部分,收取2.11%的補充保費。此六類包括利息所得、股票股利、租金收入、兼職收入、執行業務所得及全年累計超過當月投保金額4倍以上的獎金。
石崇良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拋出啟動《全民健康保險法》第31條修法,在不漲健保費下提出「補充保費」三大改革,包括:股利、利息、租金所得改採年度結算、單筆扣繳上限1000萬提高到5000萬、高額獎金扣費門檻調整為最低工資的四倍。預計明年提修法、最快116年上路。

1、為什麼要修補充保費制度?
石崇良說,健保主要靠薪資繳費,目前保費收入75%來自一般族群、即薪資收入者,補充保費僅占據9%,希望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檢討付費公平性、調整財務結構。修法也是考量到年輕族群,整個健保財務要永續發展,在整個財務上要尋求公平合理。
2、什麼是「年度結算」制?
目前利息、股利、租金是「單筆計算」,許多人將收入拆單避稅,未來若改為「年度加總」,一年合計超過2萬元就要繳2.11%。
例如,每月利息2萬元,一年共24萬元,24萬×2.11%=約5064元。
社會保險司代理司長陳真慧說,採一整年結算一次,不再有拆單的空間,約影響480萬人左右,健保財務可增加100至200億。
3、為何要調高單筆扣繳上限?
石崇良說,現行補充保費以1000萬元為上限、費率2.11%,最高繳約21萬元,超過部分不再課徵。新制主要針對高額股息與租金收入者,將把上限提高到5000萬元,最高補充保費約100萬元、約影響1000人,估可增加約6億元健保收入,讓有能力者為健保多盡一分力。
4、為何要修獎金門檻?
石崇良說名,過去起徵點以投保薪資的四倍為基準,如出現月收10萬元者,獎金要超過40萬才會收取,而領3萬元薪水的上班族,獎金超過12萬就要收取,很明顯產生不公平。
修法後將統一以「最低薪資4倍」為標準,以明年最低薪資是2萬9500元計算,獎金超過11.8萬元就要繳補充保費。預估影響約200多萬人,約可增加健保70至80億元收入。
5、「年終獎金」領到多大額度時,就得多繳補充保費?
以月薪6萬元來說,若年終2個月等於12萬元,超過11.8萬元門檻,要繳約40元補充保費。
6、小資族或ETF投資人會受影響嗎?
以新制來說,若一年內利息、股利、租金合計未達2萬元,不會被課徵補充保費;假設一年股利3萬元,只需針對超過門檻的1萬元部分按2.11%計算,約繳211元。
石崇良提到,目前股利所得約占補充保費收入的兩成。雖尚未正式與金管會討論,但之前已請教多位財務專家,普遍認為不會對股市造成太大影響。他也承諾會再研究如何讓小資族「保有小確幸」。

7、地下經濟問題,如房東未報稅恐徵收不到補充保費?
石崇良坦言,這涉及稅制公平性與所得申報問題,衛福部將與財政部研商,來考慮到稅制公平性。
8、 新制何時上路?
石崇良說接下來還要進行法規預告,這部分規定需要60天,所以最快也要明(2026)年才能完成修法,預計後(2027)年上路。
他強調,政府也會同步加碼投入,如政府每年額外編列預算多挹注健保基金,今年就多挹注了134億元,也從公務預算再撥補成立癌症基金50億、罕病用藥20億,韌性預算也再撥200億,目前挹注已經逾400億。強調「今天我們調整補充保費,政府也會多撥付」如民眾多繳了2元,政府也會多撥約1元進健保基金。盼讓健保永續發展、醫護待遇更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