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不是緊張造成!這細菌害人胃潰瘍 劇增6倍罹癌風險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研究發現,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胃潰瘍的主因

▲研究發現,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胃潰瘍的主因。

提到胃病,一般人會認為飲食或緊張情緒導致,但眾多研究發現,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才是主因。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很多人胃不好就是因為感染幽門桿菌,美國大規模研究顯示,幽門桿菌若未治療會增加6倍胃癌的風險,若經滅菌治療,可大幅減少64%的罹癌風險。

現代醫學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的主要危險因子,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會存活在胃的細菌,台灣高達3至4成的人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其中8成初期無症狀。

由於感染者的胃粘膜多少都會發炎,因此2成感染者會進展成慢性胃發炎、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出現腹痛、腹脹、消化不良、食慾差、噁心或體重減輕等症狀。

他表示,慢性胃發炎的人,若飲食習慣不良,例如愛吃醃漬、辛辣食物,或是焦慮性格、有吸菸等,每年就有1%至3%的機率,逐漸發展成「慢性萎縮性胃炎」。到此階段,胃分泌胃酸和消化酶的能力下降,食物就變得難消化,臨床上常見口臭、腹脹、腹痛、打嗝等症狀,同時出現維生素B12、C、D、鐵和鈣離子缺乏,造成貧血、骨質疏鬆或神經方面等問題。

「更嚴重的是當胃黏膜長期損傷後,得到胃癌的機會就上升,比起一般人的機率多出16倍之多。」他表示,美國有一項追蹤71萬人的大型研究,去年發表於《胃腸學期刊》(gastroenterology),研究結果指出,幽門桿菌若未治療,會增加6倍胃癌的風險,若經滅菌治療,可以減少64%的罹癌風險。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