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求醫無解 醫師神比喻後病人秒懂:我也要
  • A-
  • A
  • A+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有些病人四處求醫,卻找不到病因,是病情不簡單還是什麼狀況?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家醫科陳明彥醫師分享了門診看診經驗,病人剛進門診就開始抱怨,有時候肩痛、手痛、心口痛,花很多時間到處看不同醫師門診還找不到病因,之後到了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在櫃檯人員親切指引下至家醫科就診,最後經過醫師耐心溝通與比喻,使病人了解並正視「自己當醫師產生的問題」,也讓他感嘆類似的病人並不少。

陳明彥醫師指出,全人醫療可助病人化繁為簡免徬徨。(圖/台北醫院提供)

▲陳明彥醫師指出,全人醫療可助病人化繁為簡免徬徨。(圖/台北醫院提供)

陳明彥醫師仔細聽完病人的描述後,舉一個常見的案列,52歲詹姆士有運動習慣,某次出任務時左側胸口疼痛,之後次數頻繁增加時,他懷疑自己有癌症、心臟病,可是去心臟科檢查血壓、血脂肪、運動心電圖都正常,又覺得胸腔有問題,但胸腔科X光、胸部電腦斷層也正常,又想可能腸胃有問題,結果腸胃科醫師檢查胃鏡、超音波檢查都正常,他有很多疑問,又去看骨科,X光正常、沒有骨折,醫師說應該有肌肉拉傷,卻不至於造成經常性胸痛。之後他為解決疾病持續找不同醫師諮詢,仍沒解答,即使有醫師說他可以安心出任務,但他仍不放心,甚至焦慮、失眠影響工作。

陳明彥醫師表示,一位了解病人的家醫科醫師,能夠提供全人醫療、如摯友般互動、助病人化繁為簡,快速找到病因及治療,給予病人明確的答案與給予適當的解釋及支持。病人聽完舉例及說明後了解自己就像詹姆士一樣徬徨,求醫過程扮演了醫師的角色,耗費相當的心力與精神,於是病人立刻說:「我也要有自己的家庭醫師,我固定找你可以嗎?」。經過長期觀察進展,病人有旋轉肌拉傷、高爾夫球肘、下肋骨疼痛症候群,後續陳明彥醫師為其安排會診相關科室以加速減輕疼痛困擾,並安排固定回診家醫科持續追蹤關懷狀況。

曾在以家醫制度為根本的澳洲執業全科醫師5年,陳明彥醫師有豐富的全科全人醫療經驗,深感到家庭醫師的重要性,因此積極投入全人醫療,他指出,全人醫療包含預防保健、癌症篩檢、對急慢性病的防治…等,特別能幫助有多重疾病、多重用藥、多重就醫的病人得到整合性的最佳照護,可助病人化繁為簡免徬徨,是已步入高齡社會的台灣非常需要的。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