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潘靚緯/台中報導
▲25歲張小姐,偏頭痛發作常痛到無法工作,透過藥物加上雷射針灸10個月療程後已不再復發。(圖/臺中榮總提供)
許多人深受「偏頭痛」困擾,只要一發作只能仰賴吃止痛藥,緩解症狀。一名25歲的張小姐,受慢性偏頭痛困擾10年,幾乎天天頭痛,白天痛到無法工作,晚上痛到難以入睡,形容痛楚猶如有人持榔頭敲頭。另外一名42歲的劉小姐,從大學時期偶發頭痛,逐漸演變為嚴重偏頭痛,每次發作起來疼痛時間超過24小時,被迫提早退休。臺中榮總醫院神經內科和傳統醫學部跨科診治,以藥物搭配雷射針灸、中西醫合併治療,有效減少偏頭痛發作頻率跟疼痛程度。
台灣頭痛學會統計,全台約有200萬人飽受偏頭痛困擾,整體人口盛行率高達9.1%,其中女性患者盛行率是男性的3倍,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演變為每月發作超過15天的慢性偏頭痛,治療更困難,易預後不佳,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更成為青中壯年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針對頑固性偏頭痛患者,臺中榮總偏頭痛治療團隊給予口服藥物,以及雷射針灸共同治療後發現,8成患者症狀獲得改善,且病患經過一個月8次的雷射針灸完整療程後,治療效果持續至第3個月達高峰,平均每月可降低7日發病天數,疼痛程度也逐漸和緩,其中有六分之一的患者在完成療程後10個月以來,沒有再復發。
▲雷射針灸是非侵入性療法,減少患者恐懼,能達到傳統針灸的效果。(圖/臺中榮總提供)
臺中榮總神經內科王其聖醫師指出,慢性偏頭痛治療方式多元,主要以藥物為主,過去研究也發現注射肉毒桿菌或抑鈣基因相關胜肽(CGRP)新藥、傳統針灸等方式能幫助患者改善症狀。但肉毒桿菌、抑鈣基因相關胜肽新藥的健保給付有所限制,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有限,如今透過口服藥物搭配雷射針灸,中西醫共治,效果良好,相關成果已刊登於《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期刊並於112年韓國國際頭痛大會、113年荷蘭歐洲頭痛大會及113年臺中榮總院慶研討會發表演說。
臺中榮總醫院傳統醫學部吳奐昀醫師表示,雷射針灸和傳統針灸的中醫治療原理相同,都是透過刺激人體特定的「穴位」,幫助身體達到「得氣」的感覺,進而促進身體自我調節,達到治療效果。傳統針灸採用針刺方式,雷射針灸則以低能量雷射照射穴位。
治療偏頭痛時,部分重要穴位如臉部眉毛前的「攢竹穴」、眉間的「印堂穴」和太陽穴,採用傳統針灸施針,患者可能會感到擔憂或恐懼。相較之下,雷射針灸是非侵入性療法,副作用低很多,對於懼針或皮膚敏感的患者而言,是一項安全且有效的治療選擇。
根據中醫理論,疼痛通常源於氣血運行不通暢,透過刺激穴位能幫助恢復氣血的自然流動,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吳奐昀醫師解釋,偏頭痛常見的疼痛部位多與肝膽經等經絡有關。雷射針灸療法針對不同的頭痛部位,選用特定穴位進行治療,如「風池」、「率谷」、「太陽」、「攢竹」、「印堂」、「合谷」、「太衝」等穴位。
這些穴位在臨床及研究上有助於緩解偏頭痛,也能幫助預防頭痛發作。另外,頭部穴位與三叉神經和頸椎皮節的分布密切相關,透過雷射針灸的刺激,可以改善偏頭痛急性發作時的疼痛感,達到有效的緩解作用。由於臨床及研究成果顯著,未來預計將推廣至所有頭痛患者,可至本院神經內科和傳統醫學部評估是否適合接受藥物搭配雷射針灸,透過中西醫合併治療,斬草除根,擺脫偏頭痛的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