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為避免吃進塑膠微粒,醫師張適恆建議,民眾應少吃帶殼海鮮。(圖/嘉義縣文觀局提供)
研究發現,塑膠微粒汙染物可能是加速衰老的主因。醫師張適恆表示,不同於人可透過排尿、排汗來排除塑化劑,塑膠微粒很難排出人體外,且它會干擾腸內菌,惡化腸道環境。他建議民眾平時「喝過濾飲用水、少吃帶殼海鮮、保持地板清潔、避免塑膠包裝,有助於降低攝入塑膠微粒風險,降低罹癌風險。
醫師張適恆專長為急診醫學、預防醫學、抗老醫學、癌症醫學。他在其YouTube表示,今年9月南韓科學家研究發現,加速人體衰老的原因可能是塑膠微粒污染物,它會分解為奈米塑膠微粒,「容易藉由腸胃道、呼吸道,甚至皮膚進入人體。」
他表示,過去認為塑膠微粒不是活性物質,但南韓研究發現,塑膠微粒會進入小鼠的脂肪,產生「脂肪生成不良症」,加速人體老化,例如腸躁症患者糞便的塑膠微粒濃度較高,「此外,肝硬化患者的肝臟組織、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栓、及心、肺、性腺、腎臟、關節、骨髓、大腦等的塑膠微粒濃度越高,人體衰老速度越快。」
張適恆表示,塑膠微粒會刺激細胞,甚至刺激基因,進而危害人體健康。他提供4項遠離塑膠微粒的方法。
1. 過濾飲用水。包括喝的、煮飯所用的水,因塑膠微粒大多經由飲食進入身體,飲用水更是佔一大部分,民眾可選擇使用濾水壺。濾水壺等簡易設備就能過濾掉90%以上的塑膠微粒。
2. 海鮮別連消化道一起吃。塑膠微粒會堆積在海洋,海洋動物再藉由食物接觸到塑膠微粒,而塑膠微粒大多累積在其消化道。「其中,帶殼海鮮最為嚴重,例如文蛤、牡蠣、淡菜,因為人食用時,會連同消化道一起吃。」而吃魚一般會先去除內臟,較不易吃下塑膠微粒。因此,吃海鮮應以魚類為主,且應選擇食物鏈底層的小魚。
3. 保持地板乾淨。家中灰塵含有塑膠微粒,人會因此吸入肺部,塑膠微粒在肺中會分解為更小粒子,甚至進入器官和大腦,危害人體。
4. 避免塑膠包裝。塑膠包裝不只會滲漏塑化劑,更易脫落塑膠微粒,而使用塑膠容器時,別直接加熱,能裝冷的食物就別裝熱的,最好自備耐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