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肉吃太多恐傷腎!新研究揭「1食物」替代:風險降50%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吃對蛋白質護腎臟。研究顯示,紅肉吃太多增末期腎病風險,建議改吃豆類,可降超過一半腎衰竭風險。(示意圖/PIXABAY)
吃對蛋白質護腎臟。研究顯示,紅肉吃太多增末期腎病風險,建議改吃豆類,可降超過一半腎衰竭風險。(示意圖/PIXABAY)

吃對蛋白質,守護腎臟健康。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一項大型研究發現,紅肉吃最多者,罹患「末期腎病」的風險增40%,但並非紅肉完全不能吃,每週攝取量應控制在350至500公克,另外,若用一份大豆或豆類取代紅肉,降低超過一半的腎衰竭風險。

蕭捷健在臉書粉專指出,新加坡一項大型研究追蹤超過6.3萬人、長達15年,發現「紅肉(牛、豬、羊)」吃最多的人,罹患「末期腎病」的風險比吃得最少的人暴增40%。不過並非紅肉不能吃,關鍵在於「總量」和「頻率」。研究建議,每週的紅肉攝取量應控制在350至500公克,避開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品。

「白肉」則是腎臟的安全牌,例如雞肉與魚肉,與腎功能變差沒有明顯關聯。特別是魚肉,更是腎臟的好朋友。根據統合分析發現,多吃魚肉反而能降低約12%的慢性腎臟病風險,因為魚肉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於身體「抗發炎」,減輕腎臟的負擔。

而適量攝取「乳製品」,特別是低脂牛奶或優格,與較低的腎病發生率有關。乳製品富含鈣和鉀,幫助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對腎臟可能具有保護作用。最後是「植物性蛋白」,例如豆類、豆腐、堅果,對腎臟最友善,因為植物性蛋白代謝後產生的含氮廢物和有機酸比較少,能大幅減輕腎臟的過濾負擔。

蕭捷健進一步指出,研究更發現,每天以一份大豆或豆類取代紅肉,能降低超過一半的腎衰竭風險,表示多攝取植物蛋白,不僅能保護健康的腎臟,對於已經有腎臟狀況的人,也能延緩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