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現代人有吃保健品來養生的習慣,但醫師邱筱宸提醒,保健品不是越多越好,過量反而可能帶來健康風險,尤其是維生素B12、葉酸、鐵質等6大常見營養素,若補充過量,反而可能導致手麻、便秘,甚至傷害肝臟、心臟,補充前應諮詢醫師的意見。
婦產科醫師邱筱宸在其臉書表示,許多人的日常飲食確實會缺乏某些營養素,而補充複合維他命、鈣片、鐵劑等,適量補充缺乏的營養素,有益健康。但若未經仔細評估,可能會發生重複攝取或劑量過高的情況,反倒傷害身體。她點出6種常見的營養素,補充時應留意劑量。
1. 維生素B12
純素食者較難從食物獲得充足的B12,但有觀察性研究發現,血中B12含量異常升高超過正常值,可能和某些癌症風險增加相關。雖不代表B12會直接致癌,但體內B12濃度過高時,應視為身體警訊。民眾需要補充B12時,維持血中濃度於正常範圍即可,過量並無好處。
2. 葉酸
葉酸對於準備懷孕的女性非常重要,但一般人若每天額外補超過太多(尤其是額外服用複方營養品的情況下),可能會「掩蓋B12缺乏」,延誤神經系統問題處理的時機。
3. 維生素B6
長期超額補充,可能導致手腳麻、神經不適。
4. 鐵
補太多會便秘、腸胃不適(如噁心、腹痛、脹氣),過量還可能產生過多的自由基,引發體內氧化壓力和發炎反應。另外,長期鐵過量累積在體內,可能損害肝臟、心臟等器官。
5. 鋅
適量的鋅有助於免疫系統,但鋅過量會干擾其他礦物質的平衡。長期超高劑量鋅補充會抑制銅的吸收,導致體內缺銅。
6. 脂溶性維生素(A、D、E、K)
這些比較容易累積在體內,不像水溶性維生素會從尿液排掉。補充過量可能對各器官造成潛在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