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冠狀動脈疾病」是心肌梗塞與猝死的主因,透過心導管手術置入心臟支架,能打通阻塞血管,恢復心臟供血。不過醫師指出,支架並非一勞永逸,術後仍存在支架再阻塞的風險;提醒支架再阻塞的症狀和心絞痛類似,一旦出現「胸悶、胸痛」、「呼吸急促」等四狀況,可能是再次心肌梗塞的警訊,應立即就醫。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廖振宇表示,心血管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其中冠狀動脈疾病是心肌梗塞與猝死的主因。透過心導管手術置入心臟支架,能有效打通阻塞血管,恢復心臟供血。然而,這並非一勞永逸,術後仍存在一個潛在風險「支架再阻塞。」
他說,支架再阻塞指血管在置入支架後數月至數年內再次狹窄。主要原因包括:血管內皮細胞過度增生,使支架內膜變厚、動脈硬化進一步惡化,及不良生活習慣如抽菸、血糖控制不佳等,導致血管再次受損。

而在症狀上,廖振宇指出支架再阻塞的症狀與心絞痛類似,一旦出現「胸悶、胸痛」、「運動耐受力下降」、「呼吸急促」、「夜間或休息時胸口不適」狀況,可能是再次心肌梗塞的警訊,應立即就醫:
他說,預防勝於治療,術後保養是關鍵,置放支架只是治療的第一步,日常保養才是長遠之道。日常應維持血壓、血糖、血脂在正常範圍、按醫囑持續服用抗血小板與降膽固醇藥物,並戒菸、規律運動和定期追蹤,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長遠的道路,患者與家屬不應僅依賴手術,而是從日常做起,才能真正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