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汗水!醫揪出「老人味」禍首 「常做1事」減少體味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隨著年紀增長,老人身上容易出現「老人味」,因皮膚菌叢與年輕不同,接觸油脂和空氣,會產生氣味,經常洗澡可降低氣味,但要注意跌倒與溫差風險。(圖翻攝自/節目《健康零距離》)
隨著年紀增長,老人身上容易出現「老人味」,因皮膚菌叢與年輕不同,接觸油脂和空氣,會產生氣味,經常洗澡可降低氣味,但要注意跌倒與溫差風險。(圖翻攝自/節目《健康零距離》)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容易散發體味,常被稱為「老人味」。中醫師黃敬軒提到,老人家的皮膚菌叢與年輕不同,當菌叢接觸到油脂與空氣,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氣味,若想減少老人味,可經常洗澡,有助降低體味,但洗澡時需特別注意跌倒和溫差問題。

黃敬軒在節目《健康零距離》表示,老人身上容易出現老人味,主要是因老人家皮膚上的菌叢,與年輕的時候不太一樣,當菌叢接觸到油脂與空氣,進而產生不同的氣味,而經常沐浴可幫助減輕。

黃敬軒提醒,長輩洗澡時需特別注意,浴室是跌倒的高發地點,經常洗浴會提高風險。另外,台灣屬於亞熱帶地區,天氣變化比較大,冬天時更要謹慎,多數家庭的浴室沒有供暖設備,溫差太大會造成心臟受不了,尤其洗澡進出的動作,建議在太陽下山前完成。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曾在臉書粉專指出,若想改善老人味,除了每天洗澡、定期更換衣物、使用除臭劑,也可從飲食方面著手,例如均衡飲食、避免辛辣或刺激性食物(如大蒜、洋蔥等)、補充健康消化食品(如優酪乳、酸奶和發酵食品)、增加水分攝取、減少咖啡因和酒精,也都有助於減少特殊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