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財劃法爭議延燒。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等民團今(31)日與劉建國、林月琴等立委共同開記者會,透露《財政收支劃分法》新法引發了精神病友服務斷鏈危機,導致地方政府預告終止「精神病友多元社區生活方案」,恐衝擊上萬人。呼籲政府立即保障42案服務不中斷,強制地方自籌款比例,確保同儕支持服務與CRPD人權的落實。
今日記者會上,包括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康盟)、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障盟)等數十個團體代表共同出席,向政府發出上述嚴重呼籲,並敦促建立「中央保障、地方共責」的雙軌財政機制,以落實政府在《精神衛生法》下的法定職責。
民團指出,此次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主管機關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心健司)與社會及家庭署(社家署)在經費劃分模式上存在結構性落差。社家署模式有強制自籌款,迫使地方納入必要預算;而心健司大多採取「中央全額補助」,反而導致地方將其視為「中央專案」,缺乏編列預算的動力。
身障盟秘書長洪心平說,精神障礙者社區服務經費來源是中央出一部分錢、地方籌一部分錢。此次修法後,其實預算並沒有不見,而是挪到地方縣市的大水庫,但有些地方衛政單位不願籌錢,爭取縣市政府「大水庫」款項。即財劃法修法後恐致精神病友社區支持服務斷鏈。
康盟秘書長張朝翔表示,社區支持服務絕非可有可無的專案,它是幫助康復者脫離「住院—發病—再住院」惡性循環、真正回歸社區生活的關鍵。如果服務因財政動盪而中斷,將是「對康復者復元之路的嚴重威脅」。
劉建國指出,全國目前有超過42個由民間團體承辦的「精神病友多元社區生活方案」,這些服務是社會安全網的一環,也是協助精神康復者在社區穩定復元的重要支撐。然而,由於財劃法修法所引發的經費爭議,這些服務據點的經費預計在114年底過後恐將「斷炊」,地方政府甚至預告要終止服務,將嚴重衝擊數萬康復者在社區的穩定生活。
立委林月琴強烈表示,精神病友的支持服務「不能中斷」,量能與品質都必須兼顧,長期深耕的專業社福夥伴更不能被視為「臨時工」或「預算表上的刪減項目」。她要求中央必須做到三件事:
第一,立即釐清並督導地方:衛福部應立刻發函地方政府,釐清並督導其依法對自籌項目提出合理評估,補足資源缺口。
第二,確保服務銜接與轉型:績效優良服務團體不能隨意被終止,須有配套轉型措施,確保115年服務經費與品質不變。
第三,修訂補助要點,強化地方責任:心健司應立即修訂補助要點,明確規定地方政府須自籌經費,建立「財力分級」機制,例如財力好的縣市須自籌40%,才能申請中央補助,迫使地方將此服務納入年度必要預算,而非視為可有可無的專案。

對此,心健司長陳柏熹受訪表示,目前政府對地方的補助分為計畫性、一般性補助案。今日民團所提的,過去為計畫性補助,由衛福部全額補助,明年則改成一般性補助案,照《財劃法》,按照地方財力,要有相對應的自籌經費。目前正在處於過渡期,地方還沒有那麼快因應,導致有些縣市沒有編,有些縣市有編。
他說,將發函要求地方政府爭取並編列相對應預算。「會去確保讓這個事情可以持續做下去,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會持續關注確保方案不會中斷,若地方真的有困難,中央仍會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