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規律運動有益健康,研究更發現,女性動得少,效果卻更強。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到,女性每週運動250分鐘,能讓冠心病風險下降30%,男性若要達到同樣效果,必須運動530分鐘。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在長期運動下,更容易改善心臟健康。
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研究分析超過8萬名健康者與5千名冠心病患者,發現女性每週運動250分鐘,冠心病風險下降30%,男性要達到同樣效果,得運動530分鐘,意味男性要流兩倍的汗,才能得到相同的心臟保護力。以冠心病患者來看,女性每週150分鐘運動量,死亡風險下降70%;而男性患者在相同條件下只降20%。
研究推測,女性長期運動下,更容易改善心臟健康,可能與雌激素、肌肉代謝特性有關。女性的雌激素能改善血脂與血管功能,使運動更能強化心臟,其肌肉中較多耐力型纖維,善於利用脂肪作為能量來源,而男性肌肉以爆發力型為主,能量多依賴糖分,代謝負擔較高。
黃軒引述世界衛生組織與各大心臟學會的建議,指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中至劇烈強度運動,有益身體健康。該項研究顯示,男女在運動效果上並不相同,不能忽略性別的差異,不過無論男女,都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