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冬令進補撞缺豬潮!中醫教你立冬無肉也能補 五種替代食材一次看
  • A-
  • A
  • A+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本週五立冬,冬令進補時節卻撞上缺豬潮,醫師建議可採植物性食材或煮茶替代,無肉也能補。(示意圖/翻攝pexels)
本週五立冬,冬令進補時節卻撞上缺豬潮,醫師建議可採植物性食材或煮茶替代,無肉也能補。(示意圖/翻攝pexels)

 

立冬將於本週五(11月7日)登場,台灣人冬令進補潮降臨,但非洲豬瘟禁宰令導致「全台缺豬」,想買豬肉進補恐得等到7日下午部分縣市黃昏市場才有得賣。台中執業中西醫師陳勇利指出,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不必執著補肉,反而應注重血液循環,採用溫補與食療方式更合適。

非洲豬瘟疫情下,中央下令全台豬隻禁宰禁運,豬肉供應吃緊,市場豬肉攤休業,豬類食品無論是肉、內臟食材等,現階段全部都買不到,禁宰禁運令預計最快11月7日解禁,但當日宰殺,立冬當日不見得可買到豬肉,影響不少民眾冬令進補計畫。

冬令進補豬肉比雞肉優 醫師建議無豬換植物性食材進補

陳勇利表示,冬令進補應視體質選食材,麻油豬心偏安神,適合上班勞心、睡眠不足者;豬肉屬平性,大多數人皆可食;雞肉則偏燥熱,較適合手腳冰冷、氣血虛寒者。

因為目前全國缺豬,建議可改「黑豆、山藥、蓮子、紅棗、枸杞」等植物性食材取代,照樣能達到補血效果。

他也提供簡易「補氣茶方」:枸杞約10顆、粉光蔘5公克、菊花5公克,以300c.c.熱水沖泡即可,能幫助補氣養神、改善疲倦。

立冬補腎宜有度 黑豆山藥勝過大魚大肉

陳勇利進一步指出,立冬屬於一年中「腎氣最旺」的節氣,是補腎的好時機,但現代人多為久坐、壓力大族群,若補得太油、太燥反而易上火。「建議以清爽溫補為主,麻油用量減半,或改用粉光蔘、枸杞、菊花搭配,既補氣血又不燥熱。」

另外,他也建議,現代上班族大多久坐,血液循環不佳,強化血液循環可加黑豆、核桃、杜仲、肉桂、巴戟天等中藥材調理,兼顧補腎與暖身效果。

陳勇利強調,冬令進補重在調節身心而非大魚大肉,「現代人多壓力大、睡眠不足,身體更需要平衡與緩補。」最後他提醒,冬令進補是老祖宗傳承智慧,關鍵在於「順應節氣、補其所虛」,若能配合作息與均衡飲食,自然能在冬天養出健康體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