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同樣的年紀,有人看來衰老,有人看來凍齡。醫師黃軒表示,除了基因外,研究發現,這與體內一段微小卻致命的DNA結尾「端粒」密切相關,每次細胞分裂,它就被磨掉一點點,磨光時,細胞即死亡。研究指出,端粒短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症等的風險都顯著升高,例如端粒短者冠心病的風險增加1.54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45%。
何謂端粒,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其臉書表示,端粒是生命的計時器。人類變老的速度,是可以被「調速」的生物現象。高壓、含糖飲食、睡眠不足、負能量人際關係都會削短端粒的長度。
1. 壓力過大
研究顯示,易焦慮、內耗者的端粒比樂觀者短11%。焦慮會加速細胞老化,使得端粒縮短約8–15%。
2. 睡眠不足
每天睡眠少於6小時的人,端粒縮短速度是正常人的2倍,且週末補眠也沒用。3.含糖飲料
3. 含糖飲料
每天一罐含糖飲料,端粒「年齡」平均老4歲。一項研究發現,每天飲用含糖飲料的人,其白血球端粒,比不喝者短。其端粒差異相當於「生理年齡多4.6歲」。
4. 負能量人際關係
長期陷在吵架、冷暴力、職場內耗中,端粒更容易縮短。
至於如何得知自己端粒變短,黃軒表示,當端粒嚴重不足時,細胞更新力下降,會出現一種「提前老化」的體感,包括傷口癒合變慢、免疫力降低、慢性疲勞、專注力下降、肌肉量下降、肚子變大、皮膚乾燥、鬆弛、記憶力與睡眠品質變差。
此外,有研究指出,端粒短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茲海默症、骨質疏鬆的機率都顯著升高。4萬人數據發現,端粒短者罹患冠心病的風險上升1.54倍。另有文章分析11項研究後發現,端粒短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增加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