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中國近日熱賣的「便秘果」號稱純天然植物製品,具迅速通便的效果,不少人嘗試後直呼「一天能排3次便」。對此,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表示,便秘果含有會刺激腸道蠕動的成分,短期食用或許有效,但長期下來恐讓腸道變「偷懶」,停止使用後反而排不出來,甚至可能引發電解質失衡、腸道黑化等風險。
鍾雲霓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提到,便秘果是豆科臘腸樹(阿勃勒)的果實,含有一類會刺激腸子蠕動的成分,如同臨床上使用的番瀉葉、大黃、仙賽落(sennoside),再加上一些植物性纖維成分,原理其實比較像是「天然包裝的瀉藥」,而不是一般的水果乾。
鍾雲霓提醒,一旦便秘就依靠便秘果幫助排便,偶爾短期使用沒關係,但長期食用會導致腸子越來越懶,甚至演變成不吃就無法排泄,再來是電解質失衡、腸道黑化(melanosis)的問題。不過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便秘果會直接導致肝硬化或大腸癌。
病患若出現便秘問題,大多是飲食纖維、水分、運動和作息未調整,只靠便秘果硬逼腸子工作,只會使腸子越來越懶惰,就像幫小朋友作弊做功課,越做小朋友越不做。健康做法應是攝取蔬果、水分,養成固定排便習慣,便秘偶爾急性發作,短期輔助使用即可。
鍾雲霓強調,這種來路不明的藥物雖號稱天然,但成分其實都不清楚,而診間開的許多藥物,如仙賽落、樂瑪可,也都是從天然種子等提煉出來,屬於天然再製品,經科學與藥證後,放在診間的處方藥,具有精準的量化,醫師能精準掌握一般人適合的攝取量,以及輕、中、重度便秘該使用的劑量,安全性高得多。
而精準「劑量」非常重要,很多人其實只需一點刺激就能促進排便,卻因自行購買產品而使用過量,造成腸子變懶惰,久了還可能產生依賴。市售產品不論號稱多有效,也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不過仍有部分產品是以天然成分、膳食纖維或酵素為主,相對安全、可作為選擇,購買前務必仔細查看成分,或帶到診間請醫師協助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