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醬料放常溫「恐生一級致癌物」 小心肝硬化跟著爆發
  • A-
  • A
  • A+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醫師分享,曾有主婦從市場買大量芝麻醬回家,但她開封後就一直放在常溫保存,用同一批醬拌麵吃數月後,肝功能出現輕微異常。(示意圖/資料照)
醫師分享,曾有主婦從市場買大量芝麻醬回家,但她開封後就一直放在常溫保存,用同一批醬拌麵吃數月後,肝功能出現輕微異常。(示意圖/資料照)

醬料保存要注意!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分享,曾有主婦因長期食用保存不良的芝麻醬,最後肝功能出現異常,在改善保存習慣後,肝便恢復了。醫師判斷肝功能惡化的元凶是黃麴毒素(Aflatoxin),它被國際認證是一級致癌物,其中以黃麴毒素B1毒性最強且常見,長期攝取可能導致肝硬化、肝癌等病,較容易被汙染的食物有堅果、穀類製品,如花生醬、玉米粉等。

芝麻醬放常溫數月 醫:小心黃麴毒素慢性傷肝

據《常春月刊》報導,李翔豐醫師分享病例,一名家庭主婦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症狀持續了許久,但一直檢查不出原因。後來發現婦人常吃芝麻醬拌麵,但醬料都一口氣買很多,且放在常溫保存數月,李翔豐懷疑肝的問題是芝麻醬造成的,提醒她應調整保存方式。婦人改善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恢復。

李翔豐指出,害婦人肝功能異常的元凶應是「黃麴毒素」,台灣氣候溼熱,芝麻醬容易受到汙染,加上婦人的保存習慣不佳,雖然攝取劑量低,但長期下來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李翔豐建議,芝麻醬開封後應儘速食用完畢,除不應常溫保存外,在冰箱也不宜放太久,當醬料出現異味或發霉,建議立即丟棄別再食用。

B1最毒恐害肝硬化 防一級致癌物從「保存」做起 

先前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曾說明,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黴菌(Aspergillus flavus)產生,該黴菌普遍存在於自然環境中,溫度與濕度適合,就容易滋生、大量產出毒素,常污染油脂含量高、容易吸濕的植物性食品,例如上述提到的芝麻醬,或是花生及其製品(如花生醬)、玉米及其加工品(如乾燥玉米、玉米粉)等。

其中黃麴毒素B1毒性最強且常見,長期攝取可能導致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也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要避免攝入毒素,建議吃花生、堅果等食品前先檢查,出現發霉、變色、異味就不能再吃;另外,芝麻、花生醬等堅果食品建議「少量多次購買」以避免長期囤積,開封後應儘快用完,並定期檢查保存狀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