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藍子瑄/綜合報導

你以為在滑手機放鬆,其實大腦正被「累到爆」!腦神經科學博士、鄭淳予醫師近日在臉書粉專提醒,很多人把追劇、滑社群、吃甜食當成休息,但這些行為往往反而讓大腦更加疲憊。他指出,大腦的「多巴胺系統」是影響快樂與痛苦感受的關鍵,一旦被過度刺激,就會陷入惡性循環,越放鬆反而越累。
鄭淳予說,滑開社群、吃甜食、看刺激內容,都會瞬間引發「速效多巴胺」,讓人覺得「好爽、好過癮」,但好景不長,大腦為求恢復平衡,會讓多巴胺濃度迅速下滑,甚至掉到「比原本正常值還更低」。於是出現「一下很爽、放下手機後空虛到爆」的惡性循環;長期下來甚至會導致動力下降、拖延、情緒低落及憂鬱感增加。
他點名六大最容易讓大腦多巴胺「透支」的行為:包括吃含糖食物、吸菸或電子菸、觀看色情內容、長時間刷社群、賭博與線上購物,都是成癮風險極高的多巴胺陷阱。「快感一下,空虛很久」正是這些速效刺激最典型的後果。
要真正放鬆,大腦其實需要的不是更強烈的刺激,而是「緩慢釋放的多巴胺」。鄭淳予分享多項「緩釋快樂」習慣,包括閱讀 30 分鐘、戶外健行、曬太陽、有氧運動、正念冥想、均衡飲食、學習新事物與睡眠規律等。這些行為雖不會帶來強烈快感,但能讓多巴胺更穩定,也帶來更長久的平靜與愉悅。
鄭淳予提醒:「滑手機的快感只維持幾十分鐘,放下手機後的空虛,卻可能讓大腦低落很久。」他建議民眾在忙碌生活中練習降低速效刺激,才能真正讓大腦休息,而不是越休息越疲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