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錯了!味精提味「不傷身」 醫曝驚人資訊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表示,研究顯示,味精(左)對人體無害,長期食用也不會明顯危害健康

▲醫師表示,研究顯示,味精(左)對人體無害,長期食用也不會明顯危害健康。

許多外食族擔心食物除了高油、高鹽、高糖外,也擔心業者添加味精,但醫師表示,研究顯示,味精對人體無害,長期食用也不會明顯危害健康,且若用來取代鹽做為調味料,除可增加食物鮮甜感,還可降低鈉的攝取量。

不少民眾吃完外食後,感覺口渴、頭暈、心悸,常懷疑是食物中的味精導致,但台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在《健康好生活》表示,這並不正確,近來的研究指出,味精並不會造成上述不適症狀,長期食用不會明顯危害健康,安全性未受質疑。

他說明,味精是麩胺酸鈉,簡稱為MSG,就一茶匙的量而言,味精的含鈉量約600毫克,遠低於鹽的2000毫克,若用味精取代鹽,更有益於健康。因為鈉會使血壓飆高、大增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飲食應減少鈉的攝取。

林謂文表示,除了含鈉量少外,味精也可讓食物吃起來較鮮甜,「但若可藉由天然食物增加料理鮮味,如海帶、昆布、柴魚、番茄,更有利於人體健康。

根據食藥署,味精的主要成分是麩胺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簡稱MSG),具有獨特的鮮味,屬於調味劑功能的食品添加物。許多天然食物中都含有麩胺酸鈉,例如番茄、乳酪、蘑菇、玉米、青豆、肉類等,味精過去的生產方式是從海藻提取和麵筋水解,現在則以澱粉、糖蜜為原料,以微生物發酵而製成。

此外,在動物實驗中,只有在非常高劑量的麩胺酸鈉才會引起急性中毒,並無顯著的慢性毒性、致畸胎性或基因毒性,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1995年公佈食用正常消費量的味精對人體無害,且無任何證據顯示食用味精和任何慢性疾病有關。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