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蛋哀傷!睪丸癌「平均年齡僅33歲」醫:自摸若有「3異常」快就醫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醫師指出,男性確診睪丸癌的平均年齡大約落在33歲,相當年輕。(示意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醫師指出,男性確診睪丸癌的平均年齡大約落在33歲,相當年輕。(示意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男性注意!好發於年輕男性的癌症之一,除了大腸癌、肺癌,還有睪丸癌。泌尿科醫師戴定恩表示,男性確診睪丸癌的平均年齡大約落在33歲,若不幸確診睪丸癌並非不治之症,可採取化學、放射、幹細胞治療和切除手術。

高醫大附醫衛教資訊顯示,相較於其他男性癌症,睪丸癌其實是較為罕見的癌症,根據衛福部2019年台灣癌症登記,睪丸癌占男性癌症第20位、死亡排名第33位,與其他常見的男性癌症不同的是,病患確診平均年齡為33歲,可說是屬於青壯年男性的疾病。目前造成睪丸癌症的原因尚未明朗,但已知先天性因素包括有隱睪症病史、家族史,後天性因素則有外傷、或是感染後造成的睪丸萎縮等。大部分的睪丸腫瘤並無明顯症狀,常因病人本身或女伴不小心摸到睪丸腫塊,才會被發現,因此自我覺察相當重要。

戴定恩說,睪丸癌是一種相對罕見,但治癒性較高的男性生殖系統癌症,多發生於年輕男性。根據研究顯示,男性確診睪丸癌的平均年齡大約落在33歲。倘若不小心罹患睪丸癌,有以下四種治療。

切除手術

切除手術可分為睪丸切除手術,以及腹膜後淋巴結清除手術。藉由切除病變的睪丸,並且將精索移除,降低手術後復發的機率;腹膜後淋巴結清除手術,則是依據腫瘤切除後的狀況再安排,避免癌細胞擴散至淋巴結。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主要是透過藥物的方式,來消滅癌細胞,破壞其生長能力。而這種方式通常會用在已接受過手術的病患或是已經轉移的病患身上,來幫助降低癌症復發機率。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適用在癌細胞已擴散的患者身上,利用高能量的放射線來破壞癌細胞,藉此進行治療且減緩癌症疼痛。

幹細胞治療

幹細胞移植的治療方式,需要先將良好的骨髓細胞、造血幹細胞冷凍保存,在病患經過化學治療後,以輸血的方式再重新植入製血幹細胞,重建患者造血系統,少數個案才需要幹細胞治療。

戴定恩說,早期的睪丸癌其實並不會感到疼痛,一旦發現睪丸逐漸腫脹且摸到無痛硬塊、陰囊有垂墜感,以及鼠蹊部隱約感到不適,務必要就醫。提醒男性定期健檢,預防才是治療的最佳解方。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