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腹瀉讓急診塞爆?民團嘆關床是主因 林靜儀曝「1事」難做得慢慢改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春節後出現醫院急診壅塞情形,即便到前天全國急診就醫人數仍有2.2萬人。(示意圖/資料照片)

▲春節後出現醫院急診壅塞情形,即便到前天全國急診就醫人數仍有2.2萬人。(示意圖/資料照片)

春節後急診壅塞,更有醫學中心病床滿至大廳走廊,衛福部認為與近期於流感、腹瀉個案增加有關,並邀各醫院開會協調,並說醫學中心護理人力正向發展。不過,台大醫院企業工會表示,急診壅塞主因仍是病床關床。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14)日表示,「理想上,醫學中心應該只接轉診,而不該由病人自己想掛號看誰就看誰」,但各種配套沒有先處理,改革恐無人能承受。也盼未來若有分級醫療制度的推動時,大家可以支持。

我國正處流感高峰期,類流感上週就診人次破18萬人,而上週腹瀉門急診就診逾30萬人次,雙雙寫下10年同期最高紀錄。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前日全國急診就醫人數仍多達2.2萬人,相當於平常假日的程度。衛福部昨二度和醫事司,醫師公會、急救責任醫院等開會,討論病房調度及收治量能調節。林靜儀昨會後受訪時表示,目前估腹瀉疫情占急診病人2成,籲請民眾落實醫療分級。

不過,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張維典表示,該院腹瀉及流感病人較少留置急診,近期收治的急診病人,以年長罹癌或多重併發症患者為主。也提及醫院普遍醫護人員不足問題仍在。

林靜儀今日下午在臉書發文,對於醫院急診壅塞再次回應,以下為全文:

理想上,醫學中心應該只接轉診,而不該由病人自己想掛號看誰就看誰。

剛當立委時我也這樣想過,本來還想要求醫學中心未經轉診的病人只能佔門診1/10,結果聽到我這個想法時,第一個反對的是基層診所醫師,因為各種配套沒有先處理,民眾觀念也未能逐漸改變的話,粗暴的改革無人能承受。

譬如,要實施限制前,得把醫院和診所的總額做大幅度的調整,不然會變成診所看了原來數倍的病人但是總額沒變,「看越多賠越多」。幾十年來區域醫院和醫學中心已經長成超大的預算體系,要大幅度扭轉,需要與付費者和醫療提供者在健保會中,進行長期健保總額協商。

住在醫學中心附近的病人立刻表示「為什麼我要去診所,明明醫中比較近」。媒體下標會是「看病變超貴!」「荷包不夠無法就醫!」;其實前幾年做了各種圖像化的數位資訊,讓民眾可以搜尋「你附近的診所」,可惜多數人還是到處打聽「有沒有更厲害的大醫院名醫」。

某些團體在健保分級醫療改革過程中總說,提高醫學中心部分負擔會「傷害弱勢或罕病重病患者權益」,事實上,輕症一起塞在大醫院,才是傷害了急重難罕患者權益,而且罕病和重大傷病是免部分負擔的;更常見的是民眾會說他們在醫中看習慣了為什麼要逼他們去診所。

診所的藥品數量和種類跟醫中相比當然較少,又因為採購數量的關係無法像醫中有較好的議價權,因此藥物立刻銜接和供應上會有困難;改用持處方簽去藥局領藥是一個解方,但是又會遇到長年醫藥界醫藥分業的矛盾以及病人「習慣用A廠牌但是藥局給B廠牌」之後產生各種爭議等等問題。必須從藥價、不指定廠牌等方面逐步處理。

另外,醫師多數是業績制,輕症全面移到基層的話,醫中醫師業務大減,收入會大受影響;因此必須逐漸調整給付,當民眾逐漸進入基層,而醫中醫師看一個重症給付能夠抵他們看輕症時,嚴格的限制輕症在醫中,才有機會稍微發生。而且其實在病人的觀念沒有改變之前,第一線臨床人員花時期勸病人下轉、協助下轉至區域或地區醫院,勸說溝通和協助轉介的時間成本,以及面對病人和家屬的抗拒力道,通常比給一張觀察床的時間成本還要高。現在的健保現況是一棵三十年來逐漸歪斜了的樹,只能慢慢改,不可能硬掰。

最後拜託大家可以了解,每次要稍微調整政策,來逐步促進分級醫療,都是各種反彈;也拜託大家,未來若有分級醫療制度的推動,尤其部分負擔等費用調整時,可以支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