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當腎臟有問題時,雙腳其實會偷偷發出警訊!腎臟科醫師廖述寬表示,一名奶奶偶爾會覺得腳有一點水腫,但因為尿量多,覺得自己腎臟沒問題,直到有天她的腳上擦破了一個小傷口,2個月遲遲未痊癒,就醫才發現腎功能已嚴重受損,甚至快到洗腎的程度。事實上,若雙腳發出7個警訊,很有可能就是腎臟在求救。
廖述寬指出,台灣有超過200萬人罹患慢性腎臟病,但大多數人卻不知道自己生病了,原因在於腎臟病早期沒有症狀,很多人以為尿量正常就沒問題。當腎臟出狀況時,會偷偷在腳上發出警訊,若出現以下警訊請務必趕緊就醫。
下班回家時,腳部被襪子邊緣勒得緊緊的,脫掉襪子後還留下一道深深的印子;或用手輕壓腳幾秒鐘,抬起後發現留下明顯的凹陷,這就是「凹陷性水腫」。因為腎臟精密的濾水器壞掉了,無法平衡體內的水分及鹽分,多餘的水分就會滯留在體內。即便早上不明顯,但若長期間站立或活動後,腳就會越來越水腫。
也就是「周邊神經病變」。體內毒素累積會損害神經,導致雙腳麻、刺痛,甚至有灼熱感,有時感覺全失,赤腳踩到尖銳物都沒有感覺,感染風險大大增加。一名年輕病患有一次洗澡水溫沒調好,腳伸進去時差點被燙傷,幸好家人發現才避免嚴重後果。
腎臟會影響骨骼的健康,當它無法正常代謝鈣和磷離子,就會引發腎性的骨病變,讓骨頭深層痛,有時候會合併痛風,尿酸會堆積成晶體,最常引發在大腳趾的疼痛。一名病患半夜腳趾被痛醒,以為是吃太多海鮮,檢查才發現是腎功能異常引發的痛風。
腎臟病常伴隨糖尿病、高血壓,影響血液循環。動脈阻塞會讓腳變得蒼白或變色,嚴重時腳趾甚至會變藍,甚至變黑;靜脈堵塞則會造成腳部變紅褐色、色素沉澱。
腎臟是負責我們排毒和平衡電解質的器官,當腎功能不好,磷和其他毒素會堆積,引發全身發癢,腳踝會特別明顯。
這是腎臟衰竭的重大警訊,血液循環差和神經感覺喪失,會讓傷口難以癒合,小傷口若越拖越嚴重,沒有及時處理,甚至還有可能要截肢。
躺床時腳或腿有燒灼、麻刺或蟲在爬的感覺,只能不停動來動去,雙腳才會感覺比較舒服,這就是「不寧腿症候群」。雖然目前對於病因還沒有完全搞清楚,但研究發現不寧腿症候群和慢性腎臟病關係很大,可能跟腎臟病造成的缺鐵性貧血、促紅血球生成素不足,還有周邊神經病變有關,這些都會影響到神經和大腦中的多巴胺系統,導致症狀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