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胰臟癌發生率高!醫揭「1飲食習慣」釀禍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指出,日本的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可能與飲食有關,他們的甜食特別甜。(示意圖/PIXABAY)
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指出,日本的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可能與飲食有關,他們的甜食特別甜。(示意圖/PIXABAY)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胰臟癌再度受到關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名,而以鄰近的日本來看,其飲食雖常被認為養生,不過數據顯示,日本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主要與飲食有關,其「甜食」大多特別甜。

錢政弘在節目《祝你健康》指出,日本人其實也為胰臟癌所困擾,胰臟癌在日本全國癌症死因,男性是排第4名、女性第3位,可能與飲食文化有關,一般認為,加工肉品如火腿、漢堡、熱狗,都是容易造成癌症的原因,不過「甜食」也是致癌因子之一。

錢政弘提到,他經常到日本旅遊,發現當地很多伴手禮,例如餅乾、巧克力,甜度都非常高。另外,同樣愛吃甜食的美國,更被預估恐在2030年前,變成美國第二大癌症死因。

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補充,法國甜點也是甜的出名,但胰臟癌發生率卻比美國低,這在營養學界稱為「法國矛盾」,研究發現,可能與法國人的進食速度有關,他們吃東西很慢,例如法式餐點,用餐時間幾乎長達花數小時。另外,法國人享用甜點時,還會搭配茶飲或咖啡,而且淺嚐則止,不會大吃大喝。

錢政弘也曾在臉書指出,胰臟癌的致癌原因包括「高糖、高油飲食、抽菸、喝酒、遺傳、糖尿病、肥胖和慢性胰臟炎」,許多胰臟癌患者本身有糖尿病史,是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研究也發現,抽煙者罹癌風險多1.5倍、在兒童時期曾吸二手煙的人,罹癌風險多1.47倍,有抽煙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吸二手煙的人,罹癌風險多1.68倍,不過成年人吸二手煙,未明顯增加罹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