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別再熬夜!60到65歲是男性最艱困時期 這4件事越早做越好
  • A-
  • A
  • A+

生活中心/唐家興報導

60到65歲是男性最艱困時期,若生活習慣稍有鬆懈,過去累積的問題往往在此時集中爆發。(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60到65歲是男性最艱困時期,若生活習慣稍有鬆懈,過去累積的問題往往在此時集中爆發。(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我平時身體挺硬朗的,怎麼說倒下就倒下?」一名年逾六旬的男性因突然不適送醫,滿臉不解地向醫師提出疑問。醫師則無奈搖頭表示,60到65歲正是男性健康風險大幅攀升的關鍵年齡段,若生活習慣稍有鬆懈,過去累積的問題往往在此時集中爆發。

多項研究也指出,這段時期堪稱男性健康的「多事之秋」,身體機能走下坡、慢性病風險升高,一些看似無害的小習慣,更可能成為壓垮健康的最後稻草。特別是熬夜這件事,若還持續做,不僅加速衰老,更恐引發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重疾。

「熬夜刷手機」是健康隱形殺手

退休後想放鬆、追劇或滑手機並非不可,但若60歲後仍習慣性熬夜,晝夜節律被嚴重干擾,褪黑素分泌不足將引起多重健康問題

北京協和醫院研究顯示,60歲以上男性若長期睡眠不足,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比正常睡眠者高出27.4%。新陳代謝下降、免疫力降低的階段,更需要充足睡眠協助身體修復。

醫師提醒,熬夜會打亂內分泌、增加胰島素阻抗,讓糖尿病風險攀升;而長時間暴露在藍光下,更會加速黃斑部退化,導致視力快速下降,甚至誘發老年性眼疾。

4個改善策略:越早做越好

1.規律作息,晚上10點前睡:

生理時鐘穩定,是健康運作的基礎。建議固定入睡與起床時間避免白天補眠;可搭配泡腳、聽舒緩音樂協助入睡。

2.控制體重,飲食七分飽:

每日總熱量控制在約2000大卡,選擇低GI食物,如糙米、燕麥、深綠蔬菜,遠離高糖、高油炸。每餐至少吃20分鐘,讓飽腹訊號有時間傳達。

3.適度運動,每週5次、每次30分鐘:

慢走、太極、八段錦都是適合60歲以上男性的溫和運動。運動強度以「能聊天但無法唱歌」為最佳,同時加強核心肌力訓練,能降低跌倒風險。

4.定期體檢,掌握關鍵指標:

每年做一次全身檢查,特別注意血壓、血糖、血脂、肝腎功能與骨密度。早期發現異常,就能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值得一提的,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可能出現4大變化,一定要特別留意

1.肝功能下滑:代謝壓力大幅增加

若飲酒過量、或偏好高脂高鹽飲食,肝臟長期超載,脂肪肝風險急速提高。研究估算,60歲以上男性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盛行率已超過30%。

2.血壓頻繁波動:心腦血管亮紅燈

《中華心血管疾病雜誌》指出,60至65歲男性正處高血壓確診高峰。若情緒不穩或飲食失控,血壓波動會更劇烈,增加中風與心肌梗塞風險。

3.骨質疏鬆悄悄上門:跌倒成定時炸彈

這年齡的男性肌肉量平均下降12%,骨密度減少約6.8%。若不補充維生素D、不運動,輕微碰撞就可能骨折,後續甚至導致長期臥床。

4.情緒不穩:心理問題增多

退休後角色轉變,加上身體不適,許多男性容易感到失落。統計顯示,中年憂鬱症患者中男性比例逐年上升,原因多與身心壓力疊加有關。

健康的關鍵,其實藏在每天的小事裡

醫師提醒,60到65歲雖是男性健康的重要轉折點,但絕非無法逆轉。只要認清風險、及早調整生活,少做這4件傷身的行為,就是為未來的身體打下最強基礎。

但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以上建議屬於一般健康管理方向;若有持續症狀或特殊疾病,務必前往正規醫療院所進行專業診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