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釀長新冠加劇!中醫「三伏貼」治療法 把握333原則
  • A-
  • A
  • A+

圖、文/桃園電子報

面對疫情過後罹患長新冠帶來的身體不適,風澤中醫體系建議可以施做傳統的「三伏貼」,幫助調理過敏體質、治療惱人的長新冠。風澤中醫指出,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雖然趨緩,根據台灣感染醫學會統計,有高達7成確診病患在康復後,仍飽受「長新冠」症狀所苦。其中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長新冠的盛行率達25.4%,平均每4人中就有1名兒少受長新冠困擾,常見的症狀為呼吸困難、易喘、咳嗽、胸悶胸痛、關節疼痛等,若孩童本身就有過敏氣喘體質,一旦罹患長新冠,更容易導致原有的過敏病症加劇,將大大影響生活品質與學習效率。

三伏貼藉定喘、風門、肺俞等穴位進行「取穴敷貼」,達溫經通絡的效果。(圖/桃園電子報)

▲三伏貼藉定喘、風門、肺俞等穴位進行「取穴敷貼」,達溫經通絡的效果。(圖/桃園電子報)

武陵風澤中醫診所醫師張敦瑋提到,曾經治療過一名五歲男童,因為情緒浮躁、入睡困難前來求診,一問之下才知道男童從疫後開始有反覆感冒的困擾,後又因過敏加劇導致嚴重鼻塞、呼吸不順,因此長達半個月都無法好好睡覺,連帶使得精神萎靡、食慾和情緒都不佳,反覆吃藥也不見好轉;男童經過中醫穴位敷貼治療後,當天返家鼻子就通了,進而改善睡眠品質,睡了個香甜好覺。

三伏貼敷貼時間 成人不超過3小時、孩童不超過1小時為佳。(圖/桃園電子報)

▲三伏貼敷貼時間 成人不超過3小時、孩童不超過1小時為佳。(圖/桃園電子報)

張敦瑋指出,穴位敷貼能達到調節臟腑、改善體質的效果,常聽到的「三伏貼」、「三九貼」就是配合時節進行穴位敷貼的治療方式。夏季三伏天將至,張敦瑋建議,可把握一年中暑氣最盛的三伏天作為調理黃金期,以敷貼熱性中藥的「三伏貼」來引出體內濕寒病氣,對於改善過敏、虛寒體質、呼吸道敏弱、婦科和腸胃等問題,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風澤中醫診所也體貼患者,凡於指定期間預約三伏貼完整療程,將搭配潤肺、清痰的「清潤茶」,以外用內服、雙管齊下的方式,讓調理效果加倍。

虛寒型長新冠易致呼吸困難、易喘咳嗽、過敏加劇 好發於兒少族群。(圖/桃園電子報)

▲虛寒型長新冠易致呼吸困難、易喘咳嗽、過敏加劇 好發於兒少族群。(圖/桃園電子報)

風澤中醫說明,三伏貼是始於清朝的溫灸療法,藉三伏天暑氣盛、人體氣血暢旺、皮膚毛孔張弛,此時以「薑汁」、「白芥子」、「細辛」等藥材製成的辛溫藥餅貼在特定穴位上,因藥性比平時更易滲透,敷貼處微有充血泡癢、刺激之感,如同火療,故能祛寒伏正、調理臟腑,對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反覆感冒、體虛寒涼、痛經不調、脾虛腹瀉、風濕性關節疼痛等痼疾,有絕佳療效,更可改善虛寒型長新冠症狀、提升免疫力。由於三伏貼藥物有活血通絡的效用,若是孕婦、一歲以下幼兒、正在發燒、感冒的患者或是正值經期,都不適合使用,敷貼前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切勿自行購買坊間的貼劑施作,以免強身不成反傷身。

三伏貼多以白芥子、細辛等溫性中藥加入薑汁製成藥餅,可引出深伏體內濕邪。(圖/桃園電子報)

▲三伏貼多以白芥子、細辛等溫性中藥加入薑汁製成藥餅,可引出深伏體內濕邪。(圖/桃園電子報)

小檜溪風澤中醫診所醫師呂玠緯也提醒,夏季天熱難耐,國人愛吃冰品或手搖飲來解暑,反倒容易加重體內濕氣造成外熱內冷,導致身體越來越怕悶怕熱,更容易讓過敏或長新冠症狀的加劇,此時建議改飲用清心去濕的茶飲,例如以天門冬、魚腥草、薄荷、北沙參、陳皮共同沖泡而成的清潤茶,或是去濕補氣的黃耆茶,都有助加速體內滯濕邪氣的排出,也可搭配陰陵泉穴、足三里穴的穴位按壓,能緩解夏日常見的頭熱脹痛、疲憊等問題。

清潤茶內含天門冬、魚腥草、薄荷、北沙參、陳皮 適合夏季消暑清肺。(圖/桃園電子報)

▲清潤茶內含天門冬、魚腥草、薄荷、北沙參、陳皮 適合夏季消暑清肺。(圖/桃園電子報)

張敦瑋建議,民眾可把握「333原則」,意即在每年三伏天期間、施作三次穴位敷貼並連續施作三年,就可大幅改善健康狀況。例如2024年三伏天分別為初伏7月15日至24日、中伏7月25日至8月13日、末伏8月14日至23日,可在初中末伏期間各進行一次敷貼療程,並且連續三年都在三伏天期間進行三次穴位敷貼,其效果最為顯著。

風澤中醫為全台知名中醫醫療體系,以關懷當責、全人照護為體系精神,旗下有31間院所為全台民眾的健康把關。風澤中醫診所各院所從明(14)日起至7月15日開始三伏貼療程預約,凡於期間完成預約者,將搭配「清潤茶」茶包兩包,以內外兼備的調理方式,讓治療更有感,更多詳情可至風澤中醫體系官網查詢。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把握黃金調理期敷「三伏貼」 風澤中醫曝有這些好處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