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食鹽水幕後2/食鹽水品質出包有性命之危 藥界疾呼政府接手穩定供貨
  • A-
  • A
  • A+

圖、文/周刊王授權

洗腎、開刀病房必備的生理食鹽水,因為國內最大生產線「永豐」出包,導致全國大缺貨。(圖/報系資料照)

國內生理食鹽水大缺貨,健保價雖不高,但卻是醫療診所必需品,開刀房、病房、洗腎患者隨時都要用。專家擔心,國內缺藥頻傳,如今連生理食鹽水都缺,打臉衛福部長期宣稱的「不缺藥」,國內藥品韌性脆弱可見一斑,衛福部雖緊急從東南亞調貨,但撇開進口品質暫不談,哪天若遇天災、戰爭,進口來不及、醫院若停擺,倒楣的還是民眾。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日前在臉書上發文,暗嗆抱怨調不到生理食鹽水的基層醫護「兩公升裝廠商沒做了,改500毫升給你,卻還說沒貨」,有綠粉留言大讚她英明,但民眾黨立委、藥師陳昭姿卻在林的臉書下署名留言「要2000cc沒有,這就是沒貨啊,你不懂藥嗎?」。

陳昭姿的表態,讓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頗為感嘆。她說,林靜儀任立委時,曾提案修改《藥師法》102條,爭取醫師有「調劑權」,剝奪藥師專屬調劑權。但觀察林的發文,似乎不知2000cc與500cc食鹽水包裝、劑量、使用時間、藥證全不同,不易替代使用,印證非所有醫師都懂藥,只有落實「醫藥分業」才能確保患者權益。

基層護理師也說,2000cc與500cc食鹽水對護理人員而言差別極大,非數學500X4=2000「沒大瓶多給小瓶」能解釋,畢竟2000cc點滴一次可打三到四小時,若改用500cc,點滴時間大幅縮短到四分之一,護理師要經常更換、患者也不時遭擾。

新任衛福部長邱泰源,曾任醫師公會全聯會長及立委,綠營人派橫跨各派系。(圖/劉耿豪攝)

此外,2000cc與500cc食鹽水包裝接頭也不同,有的可直接插針管,但未必適合沖尿袋或人工血管等侵入性醫材。還有的瓶蓋為防漏液鎖得很緊,若要改用途,必須先大力轉開瓶蓋,長期做此動作,再加上人力吃緊未必能休息,護理師就可能運動傷害,勢必影響對病患照顧「盼長官能理解」。

據指出,目前國內藥廠,取得食鹽水合法藥證者共六家,永豐因報價(約18元)比健保給付價(約25元)低,幾乎吃下國內各大醫院食鹽水市場,市佔率也高達7成8。

但藥廠「大到不能倒」真是好事嗎?藥界反而擔憂,若最大藥廠出包,就易產生缺藥荒,永豐被停業就是一例,藥界因此一再呼籲食藥署設定「市佔率警報」,分散貨源防範未然,但都未被採納。直到永豐停業後,食藥署才亡羊補牢、雖緊急派員駐廠,盼早日恢復永豐生產線,同步提高食鹽水健保給付,鼓勵其他藥廠增產,但預估永豐仍得等到10月才能上線,小廠產量追不上,期間勢必花更多公帑、高價從海外進口,「賠夫人又折兵」,也難怪連綠委都質問只是藥廠有錯嗎?

立委葉元之直言,民進黨從總統到立委,全面杯葛國會改革,覆議、釋憲、罷免,搶佔不少版面,讓攸關民生的急迫議題,例如食鹽水缺貨等未獲重視,官員也樂得好官自為之。

沈采穎指出,急重症患者免疫力弱,如果打入體內的生理食鹽水品質出包,情況嚴重者有可能危及患者性命。(圖/趙世勳攝)

沈采穎則提醒,生理食鹽水對急重症患者不可缺,因免疫力弱,萬一食鹽水被細菌感染,品質出包,恐有危及生命之虞,衛福部應痛定思痛,思考成立「國家隊」,由食藥署已經成立的「管制藥藥品工廠」參與食鹽水製造、確保品質,才不會鬧「水荒」。

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指出,相對其他高價藥品,食鹽水價低,但廠商擴增生產線,卻要符合PIC/S GMP規範,在無菌環境中生產,廢水排放有嚴格標準,業者加班生產得勞動部點頭,一部食鹽水生產包裝機台破千萬,加計廠房費用,全廠成本動輒數億。因此,一旦健保給付價下砍到某程度,廠商認為賠錢就常退出市場,要不然就是搭配其他高價藥品賤賣,衝擊食鹽水的品質穩定,長期看來,只有比照日、韓,由政府大力支援生產,才能避免沒藥覆轍重演。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