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糖還毒!炒菜愛用「1類油」糖尿病、肥胖機率倍增…增罹癌、失智風險
  • A-
  • A
  • A+

生活中心/吳泊萱報導

醫師認為富含「Omega-6脂肪酸」的精煉植物油會損害粒線體,比糖還毒,應避免食用。(圖/pixabay)

▲醫師認為富含「Omega-6脂肪酸」的精煉植物油會損害粒線體,比糖還毒,應避免食用。(圖/pixabay)

許多民眾認為清淡飲食,少吃豬油等飽和脂肪就能避免心血管疾病,但家醫科李思賢指出,相較於豬油等動物性油脂,更應該避免的應該是大豆油、葵花油等富含「Omega-6脂肪酸」的精煉植物油。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糖尿病及肥胖症盛行,可能與植物油普及有密切關係,這類精煉植物油也增加罹癌、黃斑部病變及失智症機率,比糖還毒。

李思賢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傳統觀念中,大家都認為豬油等動物性油脂是飽和脂肪應該要少吃,但實際上有一種脂肪比飽和脂肪更需要避免,那就是多元不飽和脂肪中的Omega-6脂肪酸。

李思賢表示,生活中常見的植物油,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花生油、菜籽油和棉花籽油,都是富含Omega-6的種子油,過量的Omega-6脂肪酸會促進身體發炎。而這些「精煉植物油」的提取過程,受高溫及有機溶劑影響,會產生大量氧化自由基,對我們的粒線體造成傷害。

李思賢引述國外醫師Chris Knobbe提出的飲食假說,認為現代飲食中高含量的精製糖和種子油是許多慢性疾病的主要驅動因素,這些飲食成分與慢性炎症、代謝失調和氧化壓力的增加有關,進而導致多種慢性健康問題。許多專家和學者甚至認為,植物油對代謝疾病的危害遠超過糖。

根據國外研究數據,1890年代,糖尿病的盛行率僅為0.0028%,到了2016年,糖尿病的盛行率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3%,126年間增長了4643倍;肥胖症的盛行率也從19世紀的1.2%,增加到2018年的42.4%。Chris Knobbe認為,這與植物油普及有密切關聯,且從其他疾病角度來看,癌症、黃斑部病變及失智症,也與植物油有關。

因為1965年前,精煉植物油尚未普及,日常食用油脂主要來自豬油、牛油和橄欖油等非加工油脂。但現代生活中,我們每日攝取的精煉植物油高達80克,Omega-6的攝取量從1865年的2.4克增加到2008年的29克,足足增加了11倍,遠超過碳水化合物的增幅。

以日本沖繩為例,當地民眾飲食有90%是紫地瓜,雖不符合低醣飲食邏輯,但當地居民卻異常長壽,這代表就算吃了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只要減少攝取「精煉植物油」,就能有效代謝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同樣狀況也發生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原住民身上,他們的飲食中94.6%來自碳水化合物,但身體依然非常健壯。

李思賢強調不健康的「精煉植物油」會損害粒線體,造成各種代謝問題、疾病,建議外食時,餐點可以先過水,或者盡量選擇少油的健康餐廳,才能把精煉植物油的攝取降到最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