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上班族久坐,許多人都有便祕的問題。(示意圖)
長期便秘問題不僅影響腸胃健康,還可能引發嚴重的泌尿道疾病。泌尿科醫師黃維倫近日分享一名患者因血尿問題就診,經過膀胱鏡檢查,驚訝地發現患者膀胱內竟然有蛋花、海帶及玉米粒。推斷患者可能因長期便秘,導致大腸憩室發炎,進而與膀胱沾黏,形成了結腸膀胱廔管,導致糞便進入泌尿道,「尿出一條海帶」。
▲一名患者因為血尿就診,膀胱裡被發現有蛋花、海帶及玉米粒。(圖/翻攝U and泌的鳥醫師.黃維倫臉書)
黃維倫在「U and泌的鳥醫師.黃維倫」臉書粉磚分享了這個案例,他表示,該患者的情況需要與大腸直腸外科團隊合作進行手術,最終切除並修補了乙狀結腸和部分膀胱。由於廔管過於靠近左側輸尿管,手術團隊還需將左側輸尿管重新植入膀胱的其他位置。這次手術耗時6個小時,最終成功解決了患者的問題。
▲患者因長期便秘,導致大腸憩室發炎與膀胱沾黏,導致糞便進入泌尿道。(圖/翻攝U and泌的鳥醫師.黃維倫臉書)
腸道健康與泌尿系統健康密切相關。黃維倫強調「泄殖一家親」,如果長期有便秘問題,不僅會影響腸胃功能,還可能引發泌尿系統的問題,甚至加劇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因此,維持良好的腸道健康對於整體泌尿系統的健康至關重要。建議民眾通過飲食調理、增加纖維攝取及適度運動等方式,保持腸道健康,避免因便秘引發的進一步健康問題。
▲一名患者因為血尿就診,膀胱裡被發現有蛋花、海帶及玉米粒。(圖/翻攝聯安醫周刊)
另外,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提醒,每天都有排便並不代表就沒有便秘、而兩三天才解便一次也不代表宿便嚴重。因為每個人的排便頻率隨個人腸胃蠕動的速度、飲食習慣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因此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根據研究來看,一般只要排便頻率一天不多於三次、一週不少於三次,便是可接受的排便頻率。
▲肝膽腸胃科醫師鄭乃源分享避免便秘的方法。(圖/翻攝聯安醫周刊)
鄭乃源進一步指出,除了頻率外,其實解便型態也很重要,目前醫學上主要依據「布里托斯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來判斷,其中第1型與第2型即是有便秘的可能。到底要怎麼判斷便秘對自己有害與否,主要還是仰賴醫師問診輔以理學或腸鏡檢查才能進一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