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最近迎高溫,民眾外出小心熱傷害風險。(示意圖/資料照)
迎接夏天,天氣真的好熱!中央氣象署針對部分地區發布36度以上高溫警報,提醒民眾注意高溫熱傷害風險,由於天氣炎熱且濕度高,人體若水分攝取不足,容易導致體感溫度上升,增加「熱傷害」機率。國健署長吳昭軍提出「涼、補、心」三字訣,協助大家有效預防熱傷害。
吳昭軍指出,近期天氣變化多端,當人體處在溫度高、濕度高的大氣環境下,汗水不容易排出體外,如水分又攝取不夠時,會讓體感溫度隨之升高,增加熱傷害的風險。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科長歐良榮表示,掌握預防熱傷害的關鍵原則,穿著涼爽,補充水分、並且注意或減少曝曬於高溫環境下,就能安心生活、放心活動,遠離熱傷害。以下「涼、補、心」三字訣供民眾參考:
一、保持「涼」爽:降溫避暑是關鍵。
穿著輕便、寬鬆、透氣的衣服,外出時攜帶遮陽帽、陽傘。另外在室內,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減少產生更多的熱能,並且增加空氣流通,及適當開啟風扇與空調。
二、「補」充分水分:時時補水,渴了再喝就太晚。
定時補水,建議保持每天喝至少2,000㏄白開水,避免含糖、含酒精飲料,以免加重脫水。另外從事高強度的活動或工作者,大量流汗時可適度補充有電解質(鹽分)的液體。
三、提高警覺「心」:關心自己與他人。
留意高溫警訊,嬰幼童及長者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曬措施。隨時留意自身或友人身體狀況,若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熱傷害徵兆,請立即離開高溫的環境,並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必要時儘速就醫,尋求專業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