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滑鐵盧牙齒」(Waterloo Teeth)是指在中世紀歐洲,以拿破崙戰爭期間的滑鐵盧戰役為背景,從戰場上死去的士兵屍體中,非法拔出的牙齒,作為假牙的材料。(圖/Pixabay)
看完千萬別驚慌!你現在戴的假牙大部分應該是陶瓷或壓克力做的,但你知道嗎,在18到19世紀的歐洲,有錢人嘴裡的「完美牙齒」,竟可能來自戰場上的屍體!
▲在歐洲,假牙最初是由真牙製作的,因為真牙的硬度和結構與人類牙齒相似,更適合使用。 因此,從死人身上獲取牙齒成為了假牙商人的主要來源(圖/Pixabay)
假牙也「有身世」?滑鐵盧牙齒不是傳說!
現代人重視牙齒美觀,但在沒有牙醫植牙技術的18世紀,歐洲貴族們為了保住儀容,可是動用了「人力資源」——真的人類牙齒。尤其1815年滑鐵盧戰役後,英軍在戰場上收集陣亡士兵的牙齒,加工後出口到倫敦、巴黎的牙科診所,這些牙齒也因此被稱為「滑鐵盧牙齒」(Waterloo teeth)。
這些牙齒被製成假牙,販售給貴族或中產階級使用,甚至還出現以「牙齒來源純正」作為廣告賣點的牙醫廣告。戰死士兵的牙齒,成了當時最時髦的微笑裝備。歷史專欄作家 Amanda Ruggeri也說,「滑鐵盧之後,牙醫們終於有了大量年輕、健康牙齒可用,這些士兵多為20歲上下的男性,牙齒健康狀況良好,成為極佳的假牙來源。」
▲人人都想擁有一口好牙(圖/Pixabay)
除了人牙,還有象牙與瓷牙?18世紀的假牙你絕對想不到!
如果覺得戴著別人的牙齒太噁心,那你可能也不會喜歡象牙或河馬牙做的假牙。18世紀的假牙材料五花八門,從河馬牙、象牙到瓷器都有。其中最早的瓷牙,是由法國人亞歷克西斯·杜夏托(Alexis Duchâteau)在1770年發明,之後由尼古拉斯·杜布瓦·德·舍曼(Nicholas Dubois De Chemant)改良,並於1791年取得英國專利。
根據《Nature》牙醫學期刊指出,這些早期的瓷牙雖然外觀類似真牙,但常因硬度過高導致破裂,因此仍不敵「天然人牙」的實用價值。而牙科歷史研究員Dr. Simon Chaplin曾表示,「瓷牙在當時是一項技術革新,但與其說它美觀,不如說它是社會階級的象徵。真正有錢的人會直接選擇『真牙』,這才是頂規。」
假牙是奢侈品,微笑也要「人上人」
今天我們看牙醫可能是為了健康,但在18、19世紀,擁有一副整齊的假牙,完全是炫富的象徵。《Scottish Dental Magazine》更指出,當時的假牙價格高昂,一副象牙假牙可抵上一整套銀餐具,唯有貴族與高官負擔得起。
甚至有歷史紀錄顯示,路易十六的御用主教Arthur Richard Dillon,就配戴一副由精雕細琢瓷牙製成的假牙,做工細膩,堪比藝術品。
健康小知識:假牙歷史超狂!下一次看牙醫時,也許你會慶幸自己生在現代
從戰場屍體到象牙瓷器,18到19世紀的歐洲假牙史,絕對超乎你的想像。不只是牙齒功能的補強,更是一場「嘴裡的階級競賽」。當你在診所坐上牙科椅時,不妨想想兩百年前的貴族們,是如何從戰場上「撿」回一口好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