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健保今年6月1日起,正式擴大RSV單株抗體的健保給付範圍。(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小心RSV病毒。根據健保統計,每年因感染住院人數約有20萬人,其中10歲以下年齡層就占了一半,又以早產兒風險最高,頭號殺手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健保署長石崇良今(25)日指出,健保今年6月1日起,正式擴大RSV單株抗體的健保給付範圍,從未滿33週全面擴大至未滿36週,即胎齡33至36週出生的早產兒可免費施打,預估一年約8600人受惠,健保則增加藥費支出約新台幣4至5億元。
根據國民健康署112年統計,台灣早產(<37 週) 發生率為10.88%,早產兒的比例10年來成長了 1.8%,相當於每10名新生兒就至少一名早產兒。
34週早產兒蔡小妹,在一個月大時感染RSV,先是發燒、呼吸「咻咻」聲症狀,接著出現發紺 (嘴唇發紫)、呼吸窘迫症狀,緊急送醫插管維持呼吸,更住進加護病房,讓家長心急如焚,所幸住院七天後逐漸好轉。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生湳醫師表示,在台灣每年約有1000名嬰幼兒因感染RSV而住院。根據疾管署112年統計,2023 年RSV確診人數較2022年增加近2倍,更是2021年的4倍。早產兒一旦感染RSV,重症與住院的機率都比足月兒高,此次健保署擴增給付RSV,讓每位早產兒都能在健保的保護傘下安心長大。
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董事張弘洋指出,RSV是導致早產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之一,具高度傳染性與潛在重症風險,臨床上最常見的風險包含:
1、 高感染率:45%早產兒曾感染過RSV。
2、高重症風險:早產兒若在出生後3個月內感染RSV,住進加護病房的比率高達7成。
3、高插管風險:早產兒若不慎感染 RSV 將近5成需要插管輔助呼吸。
4、高誘發氣喘率:一歲前感染RSV的早產兒,未來五年內罹患氣喘的機率高出3倍,不僅影響當下健康,更可能種下呼吸道的長期病根。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林明志說,感染RSV住院案例,多半發生在出生後3至6個月內,而早產兒出生後6個月內感染RSV,住院時間可長達超過一週,不少甚至需要插管或葉克膜,但為高風險的早產兒施打3至6個月的預防性單株抗體,可以有效降低8成的住院率以及需要使用呼吸器的機會。
石崇良表示,台灣一年的新生兒人數越來越少,也由於產婦高齡化,早產兒比率一直維持約1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全國一年有約20萬人因感染而住院,若以每10歲為切點來看,10歲以下年齡層一年就有接近10萬人住院,其次才是80至89歲的5萬多人,凸顯新生兒的脆弱,其中又以早產兒風險最高。此次擴大健保給付在強化早產兒的預防覆蓋率,也為每一個來之不易的生命提供更好的保護。
▲RSV單株抗體的健保給付範圍。(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據統計,兒童患者因感染RSV住院的醫療費用可能高達20萬台幣。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張瑞幸醫師表示,此次健保擴大給付,不僅是降低早產兒因感染需再返院的風險,也減輕更多早產兒家庭醫療經濟負擔及心理壓力。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彭純芝則提醒,符合健保給付條件未滿36週(滿35週加6天)的早產兒寶寶,若仍在一歲以內,應盡速回院接種RSV單株抗體。透過RSV單株抗體的按月接種時程,同時追蹤寶寶生長狀況,守護早產兒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