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釀缺藥潮 石崇良曝台灣「最大衝擊」衛福部4措施扶植國產學名藥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美關稅影響全球,健保署長石崇良(右)表示,全球藥價齊漲,最大衝擊在於專利期內的藥物。(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美關稅影響全球,健保署長石崇良(右)表示,全球藥價齊漲,最大衝擊在於專利期內的藥物。(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將分階段調整藥品關稅,稅率最高可達250%,恐影響全球供應鏈並推升生產成本,對藥品供應造成衝擊。衛福部長邱泰源今(14)日在立法院表示,衛福部將透過「強化供應預警」、「鼓勵在地製造」等4大策略應對,提升國內製藥產業韌性與自給能力。健保署長石崇良也表示,全球藥價齊漲,最大衝擊在於專利期內的藥物,因此首先盤點這類藥物;健保也鼓勵醫院使用學名藥或生物相似藥並給獎勵,目標3年內讓學名藥市占率達70%、生物相似藥達30%。

據悉,美國擬分階段調整藥品關稅,稅率最高達250%,此舉恐改變全球供應鏈生態,導致生產成本遽增,衝擊藥品供應。外界擔憂可能波及其他國家的藥價變貴,其中也包含台灣。

對此,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上午邀請衛福部、經濟部就「美國針對進口藥品、原料藥課稅對我國產業造成影響」進行專案報告。包含陳昭姿、林月琴、王正旭等立委提出質詢,憂心台灣市場小、未來在國際藥品市場供應恐被邊緣化,政府應認清藥品供應韌性不該仰賴進口,建議成立50億至100億元的藥品韌性基金,推動公立醫院優先採購國產學名藥等措施;立委劉建國則為癌友請命,表示當全球藥價波動,可能導致癌症病友恐面臨更大負擔,要求政府務必使可能影響降到最低。

立委劉建國表示,當全球藥價波動,可能導致癌症病友恐面臨更大負擔。(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立委劉建國表示,當全球藥價波動,可能導致癌症病友恐面臨更大負擔。(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邱泰源說,面對外界與國際形勢變化,特別是美國藥品關稅,一定要穩住台灣藥品供應性、無缺,藥價要合理,目前衛福部已啟動四大策略,包括:「強化供應預警」、「提升藥品儲備」、「確保藥價合理」與「鼓勵在地製造」,今年4月已請擁有國外藥品許可證的廠商增加儲備量,製劑為3個月、原料藥為6個月。他並說到,衛福部正推動鼓勵在地國產;以及不管是健保或自費上,最大原則是一定不要讓癌友增加負擔。

我國確保藥品穩定供應四大策略。(圖/衛福部提供)
我國確保藥品穩定供應四大策略。(圖/衛福部提供)

石崇良進一步表示,因應全球藥價齊漲,最大衝擊在於專利期內的藥物,因此首先盤點這類藥物。目前健保給付的藥品品項約1萬4千多種,其中70%為學名藥或台灣製造、30%為進口藥;目前仍在國外專利保護期內的藥品品項為214項,一年健保支出390億元,其中必要藥品約75項,約200億元。

他說,目前已推動多項鼓勵措施,去年7月試辦醫師開立生物相似藥獎勵計畫,占率從7%升至12%,今年8月起擴大至癌症化療的學名藥,明年1月將再納入所有癌症用藥的學名藥,目標3年內讓學名藥市占率達70%、生物相似藥達30%。

經濟部今日報告則指出,2024年台灣製劑出口美國達3.06億美元,占製劑出口總額37.5%;原料藥出口0.17億美元,占9.9%,美國均為主要市場。為因應美國關稅衝擊,行政院已提出930億元「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其中經濟部預計投入460億元,用於金融支持、技術升級與拓展多元市場,並透過輔導及補助雙軌,引導業界加速投入原料藥、生物相似藥等高技術產品研發,並結合智慧製造,增強國際競爭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