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現代人工作忙碌,下班吃完晚餐後,往往直接躺在沙發上休息,恐增加健康風險。減重醫師陳威龍提到,國外興起「放屁散步」運動,也就是飯後散步,有助於腸胃蠕動,甚至顯著降低血糖,而且越早開始效果越好,若拖到1小時後才動,效果會減弱。
陳威龍在臉書粉專指出,「放屁散步(fart walk)」指的是飯後散步,散步能幫助腸胃蠕動,難免會一邊走一邊排氣,因而被叫做「放屁散步」。飯後散步不只幫助消化,還能控糖與減重,因此他常提醒患者,吃飽後別一直坐著滑手機,起身活動能穩定血糖。
另外,一篇發表於《Sports Medicine》的綜合分析研究證實,無論健康人、糖尿病患者,飯後散步都能顯著降低血糖,而且越早開始,效果越好,但別拖到1小時後才活動,效果會明顯減弱。簡言之,當血液裡充滿剛吃進去的糖分時,走動是最好的方式。
陳威龍提醒,中元普渡快到了,桌上總會放不少零食、罐頭與三牲,普渡後容易吃得比平常還多。可以嘗試將供品換成無調味堅果、海苔等較健康的選擇,吃完供品後,全家一起「放屁散步」,不用快走,也不用走太久,只要動起來,讓血糖更穩定,腸胃也會比較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