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中秋「月圓人團圓」,許多人會在中秋歡聚烤肉團圓,不過兒科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提醒,若防疫意識不足,諾羅病毒(Norovirus)傳播快、傳染力強,歡聚可能演變成集體腸胃炎,其中海鮮,特別是牡蠣常被點名,但實際上風險不只來自於食物。
吳昌騰醫師指出,諾羅病毒有兩大主要傳播路徑:其一為食源型傳播,食物或水源被汙染後攝入感染,常見於大型聚餐或餐廳、外匯等聚餐活動;其二為人際型傳播,即患者的嘔吐物或糞便汙染環境,如廁所、把手、料理台等,他人再以手接觸後摸口鼻而感染。
在臨床上,諾羅病毒感染潛伏期一般為12至48小時,症狀包括噁心、反覆嘔吐、非血性水瀉、腹絞痛等,可能伴隨低度發燒、頭痛或倦怠感。絕大多數病例病程為1至3天自限性,嬰幼兒、長者、孕婦或免疫功能較弱者則容易脫水或病程延長。
吳昌騰醫師提醒,若出現中重度脫水、持續高燒不退、血便、劇烈腹痛、血便、腹膜刺激徵或反覆嘔吐,導致無法補水等情況,應儘速就醫。
為降低烤肉感染風險,吳昌騰建議以下預防措施:
- 勤洗手:備餐前後、如廁後一定要用肥皂與流動水洗手。
- 確保食物全熟:牡蠣等貝類應於開殼後再烤3至5分鐘,內部溫度至少達攝氏66度以上。
- 分開處理生熟食材與器具:避免交叉汙染。
- 有症狀者禁入廚房:若有人出現嘔吐或腹瀉,症狀期間及其後48小時內應避免接觸食材或料理。
更多鏡週刊報導
中秋月亮其實不圓!真正「滿月」落在隔日 天文館揭曉原因
中秋烤肉注意!焦黑食物致癌物高出400倍 營養師:「5食材」助代謝與排毒
以色列同意撤軍 川普:哈瑪斯確認後「即刻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