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子超人小心「熱衰竭」醫曝常見症狀「4招」避免成傷兵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鏟子超人與志工湧入花蓮光復鄉幫忙救災 。(圖/資料照)
鏟子超人與志工湧入花蓮光復鄉幫忙救災 。(圖/資料照)

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發生迄今已23日,除了近日連假許多「鏟子超人」投入光復鄉協助清理外,賑災基金會日前表示,迄今募得款項超過11.5億元。但近日天氣仍炎熱,志工們可能出現中暑甚至橫紋肌溶解症等情形。醫師呼籲志工應注意身體狀況,如出現「熱衰竭」恐危及生命,建議進去災區穿著透氣長袖衣物防曬、多補水、或透過食療方式修復身體。

中醫師黃千瑞表示,近日來自各地的「鏟子超人」湧入花蓮光復協助清理和復原工作,但天氣炎熱,長時間進行鏟除沙泥與搬運重物,可能出現中暑、熱衰竭、肌肉酸痛甚至橫紋肌溶解症等不舒服情況。以中醫角度來看,天氣炎熱容易消耗人體的正氣與津液,如果身處在溫度高且濕度高環境或太陽直曝或久勞,就有可能出現「中暑」或「暑傷」的症狀,也就是排汗的調節中樞失調。

他說,輕微中暑會出現包含身體發熱、頭暈、頭痛、汗多、口渴、疲倦等症狀;嚴重則會出現心悸、呼吸急促、意識不清、昏厥、甚至休克等「熱衰竭」狀況危及生命。由於進入災區需要機動性強,他建議以下四方式避免中暑:

1、可以配戴寬邊帽及穿著透氣長袖衣物防曬。

2、少量多次補水,或是補充運動飲料,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3、在水瓶投入幾顆話梅,梅子「酸能斂汗」,且梅子在性味上「酸甘化陰」,酸甜食物容易生口水減少陰液消耗。

4、當離開災區後,可能身體還有暑熱,這時候就可以去買一些清熱生津益氣食物來進行食療,例如菊花茶、綠豆湯、冬瓜湯修復身體。

鏟子超人如何減緩肌肉痠痛?黃千瑞說可透過「穴位按摩」放鬆筋骨,像是風池穴、肩井穴、曲池穴、手三里穴、豐隆穴、承山穴、委中穴等;或是在醫師指引下使用痠痛藥布或藥膏,來減緩不適感。但他也提醒,如果出現肌肉疲勞、疼痛、僵硬時就要趕快休息請其他人接棒,另外如果出現深色、茶色或紅色的尿液,或是發燒與少尿等症狀,就要儘早就醫檢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