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食品吃多恐致癌?中醫曝「2大關鍵」是隱形殺手
  • A-
  • A
  • A+

生活中心/彭淇昀報導

有些人會買微波食品快速解決一餐,不過也經常會聽到「微波食品不健康、吃多會致癌」等傳言,對此,醫師羅珮琳解釋,在正確使用下,微波加熱並不會讓食物產生毒素,主要原因在於「食物」和「容器」。

醫師羅珮琳解釋,在正確使用下,微波加熱並不會讓食物產生毒素,主要原因在於「食物」和「容器」。(示意圖/資料照)
醫師羅珮琳解釋,在正確使用下,微波加熱並不會讓食物產生毒素,主要原因在於「食物」和「容器」。(示意圖/資料照)

中醫師羅珮琳在臉書發文說明「關於微波爐的都市傳說」,微波爐是1945年發明的,自從微波爐問世之後,無論是加熱或是烹調食物都帶給日常生活極大的方便,但是關於微波爐的都市傳說也不少,例如「微波爐加熱使食物具有放射性」、「微波爐會讓人得癌症」、「微波爐會破壞所有營養素及維生素」等等,但這些說法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羅珮琳解釋,微波雖是電磁輻射,但屬於「非游離輻射」,不像核輻射或X光那種能破壞DNA或造成放射性污染,因此「微波爐加熱使食物具有放射性」這點完全不成立,正確的微波加熱食品並不會使食物產生毒素。

羅珮琳提到,2004年有一項針對13週的大鼠動物實驗,研究結果發現,微波加熱與傳統加熱組對於大鼠影響無顯著差異,實驗的結論是微波加熱並不會為食物帶來毒性;10年之後,2014年有一個更細緻的研究,是針對微波加熱食物投餵小鼠並且追蹤對肝臟的影響,用微波加熱食物進行1至3個月餵養,實驗結果發現,小鼠血清中白蛋白、膽紅素升高、總蛋白濃度下降、肝臟抗氧化酵素(谷胱甘肽過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下降,顯示長期食用微波加熱食品可能造成營養不良、降低抗氧化的能力造成生理功能失調。

不過,羅珮琳認為,微波加熱本身無害,真正該注意的是被微波的「食物」和「容器」,市售的微波食品(如冷凍炒飯、義大利麵、炸物等)常屬於「超加工食品」,經常食用可能會因為高鈉、高脂肪、低纖維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微波食品如有添加物或防腐劑,可能對腸道健康與代謝造成影響。若使用非微波安全的塑膠容器加熱,可能釋出微塑膠、雙酚A(BPA)等化學物質,對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造成潛在影響。

有些塑膠容器即便標示為微波安全,若不當使用加熱過度仍可能在高溫下釋放雙酚A、鄰苯二甲酸酯 (phthalates)、PFAS等化學物質,以及微塑膠和納米塑膠,這些物質可能影響內分泌、生殖系統、免疫、心血管,成為「健康隱形殺手」。

羅珮琳提醒,在微波加熱食物的過程中,營養損失主要與加熱方式、加熱時間長短以及水量有關。使用微波爐時應該快速加熱避免溫度過高、盡量少用水可以保留更多水溶性維生素。經常食用微波食品也要注意另外補充新鮮水果,作為維生素、酵素的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