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常覺得嘴巴乾嗎?不一定是火氣大。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表示,嘴巴乾原因包括「喝水太少或環境太乾、常用嘴呼吸、藥物副作用」,若同時伴隨眼睛乾澀、異物感、關節僵硬等,可能是「乾燥症候群」免疫系統出問題;此外,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也都可能造成口乾。
劉博仁發文表示,最近有好幾位朋友來門診都說「最近嘴巴好乾喔,一直想喝水,是不是火氣太大?」其實,嘴巴乾不一定只是上火或天氣熱,它可能是身體給你的警訊 。
他列出嘴乾常見的三種原因
1、喝水太少或環境太乾
長時間待在冷氣房、說話多、喝水少,唾液自然減少。這類問題通常只要補充足夠水分、吃些含水蔬果、少喝咖啡與酒精飲料,就會明顯改善。
2、用嘴巴呼吸
鼻塞、打呼或過敏性鼻炎的人,常會在睡覺時張口呼吸,隔天起床就會覺得喉嚨與嘴巴都乾乾的。
3、藥物副作用
像是降壓藥、抗憂鬱藥、抗組織胺、止痛藥等,都可能減少唾液分泌。若症狀明顯,可請醫師評估是否調整藥物。
不過,劉博仁也說有些人除了口乾,還會覺得眼睛乾澀、有異物感、甚至關節僵硬、疲倦,這時候要考慮是否是「乾燥症候群」。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唾液腺與淚腺,導致分泌功能下降。可在門診安排檢查血液中的 ANA、抗SSA/SSB抗體 來確認。此外,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長期壓力或焦慮也都可能造成口乾。
如何改善?劉博仁表示,平時補充足夠水分與電解質平衡,人體每日建議飲水量依體重(公斤)×30毫升計算;另外,可攝取Omega-3脂肪酸與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幫助黏膜修復與腺體功能;並減少刺激性食物;還有調整生活節奏,如睡眠充足、減少壓力。而嘴巴乾有時是免疫系統、內分泌或代謝狀況的早期訊號,若經常口乾超過三週以上,或合併眼乾、關節痛、疲倦,不要只是多喝水,應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