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營養寶庫揭秘:抗氧化三巨頭坐鎮
內科醫師傅裕翔近日分享,日常料理中常見的洋蔥,雖然切開時讓人流淚,但實際上卻是極具營養價值的「抗病神食」。洋蔥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其中以槲皮素(Quercetin)、類黃酮(Flavonoids)與硫化物(Sulfides)這三大成分最為關鍵,賦予了洋蔥強大的健康保護力。
傅醫師深入解析,適量攝取洋蔥,對人體至少有以下四個重要的健康益處:
清除自由基、暢通血管:洋蔥中含量特別高的槲皮素,是一種強力的天然類黃酮抗氧化劑,被譽為「血管清道夫」,是預防心臟病的利器。
抗發炎與降膽固醇: 槲皮素能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對抗發炎反應,並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LDL)的濃度。
預防動脈硬化:藉由維持血管壁的彈性,槲皮素能預防動脈硬化與血栓生成,進而顯著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部分研究也指出,槲皮素能干擾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有助於降低尿酸合成,對於防治痛風性腎病變也有輔助效果。

護腦控糖:對抗失智與糖尿病的幫手
除了心血管健康,洋蔥的成分也被醫學界視為預防慢性病與延緩老化的好幫手:
預防阿茲海默症:傅醫師指出,洋蔥富含的類黃酮成分,經過長期攝取,能有效幫助預防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發生。
抗癌作用:槲皮素與洋蔥、大蒜特有的有機硫化合物均具備抗癌作用。研究指出,經常食用這類蔥蒜屬食材,可以降低多種癌症的風險,特別是乳腺癌、胃癌與結腸直腸癌等。
穩定血糖:槲皮素和硫化合物具有抗糖尿病潛力。一項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顯示,若每天攝取約100克的生洋蔥,有助於穩定血糖,達到良好的控糖效果。

專家提醒:最佳食用量與烹調秘訣
為確保能完整攝取到洋蔥的營養精華,傅裕翔醫師建議:每次食用半顆至一顆洋蔥為佳。由於槲皮素等重要營養成分怕熱,烹調時不宜加熱過久,以免大量流失。
若想獲得最佳的營養價值,生吃(如涼拌沙拉)能保留最多的槲皮素和硫化物,刺激性也最高;若熟吃,建議大火快炒、縮短加熱時間,或搭配油脂烹調,反而能提升脂溶性槲皮素的吸收率。
此外,傅醫師也特別推薦台灣在地優質洋蔥,例如屏東車城因受落山風吹拂和短日照的獨特環境影響,所產洋蔥甜度高且汁水豐富,是極具代表性的優質農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