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明年經費破兆!再生醫療雙法將上路 石崇良嘆「1事」讓他睡不著覺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2026年健保總額外加公務預算,總經費將超過1兆。(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2026年健保總額外加公務預算,總經費將超過1兆。(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上路,為台灣生技產業下一個「黃金十年」揭開序幕。除有專家強調監管和審查制度需維持彈性,必須跟上腳步、與時俱進外;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台灣生醫產業正迎來挑戰與機會,其中,2026年健保總額外加公務預算,總經費將超過1兆,對生醫產業及國民健康將帶來更多資源,但這麼龐大的數字「會讓我睡不著覺」,目前保費收入只有9000多億元,要擴大財源須再努力。

國內現行細胞治療是以《特管辦法》正面表列實施,立法院去年6月通過《再生醫療法》與《再生醫療製劑條例》,讓國內包含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再生醫療」正式進入法制化發展階段。這兩部法案合稱為《再生醫療雙法》。

石崇良本週參加「2025生技論壇─生技醫療產業新戰略」時,發表專題演說。他提及全球健康照護正面臨人力短缺、財務壓力、氣候變遷對健康影響、技術進步與倫理、心理健康危機、傳染病和疫苗公平性等六大挑戰。

不過他也說,台灣生醫產業則正迎來挑戰與機會。挑戰的部分包括超高齡社會伴隨之醫療需求、 健保財務永續、藥品供應風險、疾病與環境交互影響、以及數位落差與資料整合不足;在機會方面,則包括智慧醫療市場加速成長、政策支持與資源投入、藥物供應鏈韌性、AI與大數據應用,及結合科技提升全民健康意識。另,政府已完成《再生醫療法》立法;《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也將在本會期送至立法院,目標明年立法院會期能通過。

石崇良表示,今年健保預算加上公務預算支持,總金額達9467億元,明年約1.082兆元,首度超過1兆元,他對此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因預算增加雖是好事,但隨之而來的是每年健保財務缺口將增至1千億元以上,是令人憂心的事。

再生醫療雙法將上路。專家直言,未來如何加速產業化進程,成為法規到位後的下一個核心課題。(圖/亞家生技提供)
再生醫療雙法將上路。專家直言,未來如何加速產業化進程,成為法規到位後的下一個核心課題。(圖/亞家生技提供)

童綜合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主任歐明哲指出,過去在特管法下,患者必須等到標準治療皆無效才能申請,「未來在再生醫療雙法的框架下,細胞治療可望於患者體能狀況較佳的早期階段介入,作為輔助或鞏固療法,有助提升整體治療成功率。」他進一步解釋,完整的細胞治療流程,需先評估患者健康,接著是血液採集、體外活化與擴增,經過嚴格品質檢測,最終才將合格的細胞製劑回輸到患者體內。其中最關注的核心環節,是回輸細胞的安全性、活性與數量是否充足,因為細胞品質對治療成效的影響是決定性的關鍵。

輔大生科系副教授陳雲翔則認為,「再生醫療技術不斷更迭、速度也非常快,未來法規和審查機制,必須具備足夠專業知識與彈性,才能快速回應評估像是基因編輯、異體細胞、合併療法等新興技術的出現。」尤其是台灣自主關鍵技術,必須加速產業化進程,讓細胞治療選項朝向多元與標準化發展,將是《再生醫療雙法》上路後,政府與產業界需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