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家長都忽略!小兒過敏恐增2至3倍過動風險
  • A-
  • A
  • A+

記者簡若羽/採訪報導

「很多父母跟我一樣,以為小朋友皮膚上有疹子,不斷地抓癢,這些問題不會有什麼影響,但事實上不是這樣。我一開始真的是想不到,我兒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專注、容易分心、發脾氣,甚至發展成過動妥瑞氏症,竟然是因為過敏的緣故。如果回到當初,我若知道過敏的影響這麼大,我會特別注意過敏警訊,立刻行動調整體質。」回憶孩子從過敏演變成過動的歷程,中研院博士潘文涵以自身經歷向家長們懇切呼籲。

 ▲ 中研院博士潘文涵分享孩子因過敏演變成過動的經歷。(圖/記者徐翊中攝影)

台灣小兒過敏盛行率居高不下,根據國內家長行為調查,每2位家長就有1位具過敏意識,卻沒有採取實際行動,為寶寶提前預防,甚至有高達7成家長察覺過敏徵兆,卻選擇忽略。台敏醫學會理事長楊崑德指出,小兒過敏好發部位包括皮膚、呼吸道及腸胃道,「臉上、脖子以及手臂可能會出現皮膚癢疹;呼吸道會導致小朋友有打噴嚏、流鼻水、揉眼睛等症狀;腸胃道則容易造成脹氣、拉肚子、睡不好。」

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很多家長以為擦痱子粉、乳液就會好轉,導致後來發展成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鼻炎,不僅影響小朋友學習生活,更可能為成年後的健康埋下隱憂。楊崑德說明,常見的影響包括抵抗力較差、容易重複感冒,如果有肺炎或咳嗽症狀,小朋友會睡得不好,有些人也會因為過敏不敢運動,甚至有研究證實,過敏兒會增加2到3倍的過動風險。

▼▲ 台敏醫學會理事長楊崑德提醒家長注意寶寶過敏徵兆。(圖/記者徐翊中攝影)

那麼該如何提前預防?楊崑德提醒,可從環境與飲食兩方面進行,例如日常環境中,要避免接觸PM2.5懸浮微粒、塵蟎以及黴菌;同時媽媽也得注意飲食,尤其產前產後1千天是黃金關鍵期,「媽媽需減少攝取油炸食物、塑化劑。產前多(攝取)B群,維生素D、OMEGA3等抗氧化食物,對母體和胎兒都有幫助;出生後最好餵寶寶喝母奶,同時管制(飲食)。」

楊崑德強調,若是母乳不足或有過敏體質,可選擇精準水解配方奶代替母乳,幫助降低寶寶過敏反應,「牛奶畢竟是外來蛋白質,若是精準切,就能把較容易有過敏反應的蛋白質,切到比較能夠忍受,(寶寶)吃進來有營養,但不會(有過敏)反應。」

 ▲ 楊崑德提醒,若是母乳不足,可選擇精準水解配方奶有效替代。(圖/記者徐翊中攝影)

台敏醫學會說明,胎兒從受孕到出生的1,000天內,是奠定未來發展與健康的重要時期,孕婦的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與營養,都會影響寶寶成年後的疾病或健康。對此,有切身經歷的潘文涵博士呼籲家長與寶寶們,「好好控制過敏、改善飲食,一定會為生活帶來翻轉。」楊崑德也提醒,「若是寶寶皮膚、呼吸道、腸胃道真的出現過敏症狀,就可以開始行動去調整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