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路上出現一則短影音,當中教家長如何自製「蒸鼻器」來替嬰幼兒舒緩鼻塞,引發不少家長模仿影片中的做法,結果卻有人因此卻釀成嚴重意外。小兒科醫師巫漢盟也提醒民眾,真的切勿信任來路不明的網路偏方。
照顧小朋友時要多加小心,醫師翁梓華在臉書發布貼文,表示急診室偶爾會來幾個病人,爸媽很驚恐小朋友則是手打直一直哭不敢動,「急診醫師都會伸出那雙「神之手」,稍微固定小朋友的手、喬一下,10到15分鐘後,小朋友就又活蹦亂跳,讓爸媽直呼好神奇」,這是1到5歲的小朋友很常見的手部脫臼「保母手」。
嬰幼兒免疫系統脆弱,一個看似無害的親吻,對他們來說可能致命!由於他們抵抗力尚未健全,極易受到細菌、病毒侵襲,輕則感冒,重則可能引發全身潰爛,甚至危及生命。英國一名2歲幼童,就因親友的親吻感染單純疱疹病毒,不幸導致左眼失明,留下無法挽回的遺憾。
刷牙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口腔健康,每天吃東西後,食物殘渣會留在牙齒表面,口腔中的細菌會分解這些殘渣,產生酸性物質,長期下來會侵蝕琺瑯質,導致蛀牙。不過近日有一位網友發文表示,自己幾乎從不刷牙的經歷,卻依然沒有蛀牙的狀況,沒想到被提醒之後,開始刷牙三個月卻出現蛀牙問題,引起網友熱議。
10歲就讀四年級的陳小弟,因感冒就醫,檢查發現體重竟5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達25,屬於肥胖體位。進一步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肝臟一片白亮亮的異常影像,確診為脂肪肝。
健康教育概念並非所有家長都懂,且有時難以啟齒。有泌尿科醫師分享臨床經驗,一名家長急忙帶著幼兒就醫詢問,幫4歲的兒子洗澡,結果一推開「包皮跑出一堆白白黏稠的東西,是不是化膿了啊?」經解釋這只是正常的包皮垢、清乾淨就好了,才讓媽媽鬆一口氣。(記者:簡浩正)
Meta宣布,Instagram於台灣推出「青少年帳號」,為青少年自動開啟安全保護措施,確保其擁有更安全的社群體驗,同時讓家長更加放心;「青少年帳號」將限制青少年互動的對象、接觸的社群內容,並協助他們更適當地管理使用Instagram的時間。未滿16歲的青少年若想調整「青少年帳號」保護措施,必須獲得家長同意。
內政部10日公布總人口、出生率等資料,截至2025年1月,台灣總人口數為2339萬6049人,與去(2024)年同期相比減少2萬3784人;在人口變化方面,2025年1月,是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49個月人口數負成長(出生率低於死亡率)可謂「生不如死」;至於年齡結構,2025年1月,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19.27%,已逼近超高齡社會門檻。
隨著寒假結束,有些孩子開始出現頭痛、腹痛、易怒、焦躁不安,甚至早上鬧鐘響了卻賴床不願起身;另一方面,老師們則面臨心悸、頭暈、失眠等困擾。這些症狀可能是「收假症候群」作祟。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精神部主任蘇柏文提醒,若持續出現情緒低落或睡眠困難,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探索開學返校可能遇到的困難。
出生率逐年下降,台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原本龍年出生率會有所提升,但2024年龍年出生率卻罕見地低於虎年與兔年。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資料,2012年龍年出生率曾達到9.86%,為12生肖中最高,然而2024年的龍年出生率僅為5.76%,創下歷史新低。
春節期間家家戶戶備有堅果糖果等小零食,要特別小心注意!大陸廣東順德一名一歲多的男嬰近日在吃果凍時,突然噎住窒息,男嬰父母先進行了哈姆立克急救法,但送到當地醫院時,孩子心跳已經停止。醫師表示,在院內急救無果,最終仍不治身亡。
美國一對年輕夫妻共育19名孩子,而最近36歲的太太再次分享喜訊,表示即將在今年5月迎來第20個寶寶。消息曝光後,部分網友批評他們「靠納稅人的錢養小孩」、「你們需要找另一個愛好」,但夫妻倆認為,大家庭的生活反而讓家裡充滿歡樂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