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大x守護孩子

9月開學潮,相關呼吸道病毒傳播風險也升高,更有家長急帶高燒一整天的孩童就醫,憂心燒到40度是否有危險。兒科醫師表示,體溫升高的原因,常常是因為病毒感染,但只要孩子活動力尚佳、還可飲食,不一定要頻繁就醫;但如發現孩子意識不清、抽搐、呼吸急促等情況,則需就醫。(記者:簡浩正)

長大成人後,會發現與父母相處其實並不容易。心理師陳志恆在臉書分享,明明心裡提醒自己要冷靜,父母一句話還是可能瞬間點燃怒火,甚至說出口的話比腦子還快,尖銳又傷人。陳志恆指出,這其實是一種根植體內的「自動化反應」。

大陸上海閔行區一名七旬獨居婦人長年沉迷拾荒與囤積廢品,不僅將自宅堆滿垃圾,還每月支付4500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1萬9710元,租下兩間房屋專門堆放雜物。最終,三套房屋合計堆滿高達30公噸廢棄物,情況引發社區與當地政府高度關注。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4)日主持行政院院會,聽取勞動部報告《育嬰留停照顧彈性化》方案。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該將於明年元旦正式上路。未來勞工可在原請領育嬰津貼期間內選擇以日為單位申請,不超過30日,雙親合計可請60日,申請期間仍可領8成薪資補貼。此外政府也給予小型企業支持,勞工申請1日育嬰留停就發給雇主定額獎勵金1,000元。未來勞工如有需求,可以小時為單位請假,一年有56小時能因應小孩的臨時狀況。

近年平價彩妝風潮盛行,不少年輕人趨之若鶩,甚至有小學生也開始嘗試化妝。醫師提醒,15 歲前的孩子皮膚屏障尚未完全建立,若提早使用化妝品,恐增加過敏、發炎及長期皮膚負擔的風險。

隨著新學期將至,兒童福利聯盟(以下簡稱兒盟)針對全台1,090位育有12歲以下孩子的家長進行調查,最新《2025年台灣家長育兒焦慮調查報告》今(26)日公布,揭示家長8成家長陷入育兒焦慮,面臨教育、經濟與社會期待帶來的三重壓力。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臺灣約每三名學童就有一人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高熱量飲食、運動量不足,以及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是導致兒童肥胖率逐年上升的主因。

影音平台 YouTube 將啟用全新 AI 年齡估算功能,透過分析使用者觀看行為、搜尋紀錄與帳戶存續時間,自動判斷是否未滿 18 歲;一旦被判定為未成年,即自動套用青少年專屬保護機制,包括關閉個人化廣告、啟動數位健康工具與限制內容暴露等。此功能目前在美國試行,未來視成效再擴大推行。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日前有條件通過美、日2大型菸商的14項指定菸品(加熱菸)產品。不過其上市後監視及管控機制,對於新上任的國健署長沈靜芬來說,考驗跨部會溝通能力,她昨日允諾強化查緝網路與實體通路;若禁止菸品添加物草案上路,將嚴禁加味加熱菸。(記者:簡浩正)

3C產品普及,接觸年齡層越來越低,醫師警告,幼兒長時間近距離盯著螢幕,可能對眼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中國傳出兩名5歲男童因沉迷手機、平板遊戲,短短一年間視力急遽惡化,甚至出現黑眼珠縮小、眼球變形與固定性斜視,醫師直言「恢復可能性很低」。

日本知名育兒品牌Pigeon(貝親)今(6)日宣布,針對旗下嬰幼兒用產品「電動鼻吸器 SHUPOT(シュポット)」提供免費更換零件服務。原因是部分使用狀況下可能出現吸力過強,恐導致嬰幼兒窒息或受傷。(國際中心)

面對數位時代育兒風氣日益傾向3C依賴,2025明日閱讀周今(4)日正式啟動,倡議以家校共讀取代手機育兒,讓紙本閱讀成為孩子學習力的起點。此活動由國立中央大學、中華明日閱讀協會、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共同主辦,閱讀周首場在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辦,集結北區多縣市教師與圖書館夥伴深入交流閱讀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