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今(16)日公佈11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輕生」相隔14年重回十大名單,113年輕生死亡人數4062人,較112年增加164人(4.3%),15-64歲年齡層上升。衛福部心理健康司代理司長鄭淑心表示,去年就有留意到青壯世代輕生死亡率上升,針對青少年輕生部分,調查發現原因包括網路使用、父母離異及睡眠障礙等,導致輕生風險上升。
在育兒過程中,孩子哭鬧是常有的事,但處理方式稍有不當,可能就會釀成傷害。兒科醫師傑登日前在臉書發文分享,一起令他心驚的真實經歷,也藉此提醒家長們,注意這常被忽略的幼兒傷害風險——「牽拉肘」。
蛀牙不只傷牙,竟差點要命!台大兒童醫院近期收治一名年僅6歲、原本無心臟病病史的健康女童,竟因幾顆蛀牙釀成「感染性心內膜炎」,細菌入侵血液後迅速破壞心瓣膜,並擴散全身,超過半數器官受損。醫師驚呼,這類感染死亡率甚至比先天性心臟病高出數十至上百倍,籲家長別忽視口腔保健,更要警覺孩子的發燒徵兆。
孩子就是愛生氣!一點小事就鬧脾氣,或者明明沒什麼事,也不知道踩到他(她)什麼地雷,一下子就很「番」!孩子難溝通很傷腦筋,清水孟的命理老師CoCo就建議,孩子的塗鴉別丟掉,可是蘊藏個性密碼,只要仔細觀察就能解碼!
「腳酸、膝蓋痛,是不是正在長高?」不少家長聽到孩子喊痛,常以為是成長中的正常現象,卻沒發現背後可能隱藏著足部發育的警訊!門諾醫院義肢矯具中心走進小學替學童進行足弓篩檢,發現不少孩子有足弓發育不良現象!物理治療師李玥蓉提醒,足弓就像天然避震器,若發育不足,不只容易腳酸、腳痛,還可能連帶影響膝蓋、髖關節甚至脊椎健康。
近期新冠疫情再度流行,已經連續5周上升,越來越多人到醫院報到。醫師就發現,這幾天有許多病患因為發燒來就醫,都是感染新冠,甚至4個月大的小嬰兒也感染,情況相當嚴重。
各式病毒齊發!近期「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類流感都相當活躍。此外,台安醫院小兒科醫師詹前俊分享,流感跟新冠病毒也正在流行,加上腸病毒疫情將進入好發季節,預估5、6月會有多種病毒齊發,直言現在病毒流行已經不按時序性來。
出國注意!「非洲動物大遷徙」近來詢問度暴增,吸引眾多民眾計畫7月時前往坦尚尼亞與肯亞觀賞牛羚與斑馬壯觀跨越馬拉河的畫面。桃園國際機場醫療中心羅錦祥醫師表示,近期接獲民眾來電詢問相關防疫與疫苗接種問題。他提醒,前往非洲旅遊者,務必在出發前2至4周以前完成旅遊醫學評估與疫苗接種。此外,近距離旅遊目的地如日本、韓國、越南,近期仍受流感、百日咳、新冠與麻疹等傳染病疫情延燒,其中麻疹與百日咳對嬰幼兒具高度致
剴剴受虐案震驚社會,突顯出家庭暴力與兒虐行為的潛藏與危險。然而,不僅是學校老師與社工,社區鄰居與日常路人也有可能成為第一線觀察者。從健康指標到行為異常,許多孩童其實早已釋出求救訊號,只是沒有被大人看見。
新北教育局4月底公布高中職校長異動名單,其中現任中和高中校長劉淑芬將於8月1日接任板橋高中校長,然而消息一出,板中校園內立刻掀起反彈聲浪,學生在校慶時掛布條抗議。對此,名醫沈政男感嘆整個台灣社會人與人的信任越來越少,「10年前的台灣,不是這樣。」
一名2歲便秘童近日跑到Uniqlo貨架如廁,她的父親不僅沒阻止,還將畫面分享到網路,在網路上引發討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到,兒童若出現便秘問題,除了飲食不當、運動量不足外,也可能是身體構造異常、心理等因素影響,父母絕對不要輕忽。
根據2025年最新健康調查,超過七成上班族自認「每天都有壓力」,其中逾五成表示壓力來自職場環境、人際關係與工作負荷。長期承受職場壓力,不僅會影響情緒與睡眠,更可能引發「壓力型高血壓」、「腸胃功能失調」、「焦慮症」等健康問題。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職場主管過度指派不合理工作、故意孤立或施加過大的心理壓力等,屬於行為上的欺壓,不僅傷害員工的自尊,還可能導致長期處於焦慮和壓力之下,進而影響心理健康。」